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天地 > 正文内容

【小说连载(十九)】书香故人来——吴亚芸

季健2年前 (2023-02-19)小说天地3310

书香故人来


作者 吴亚芸


......接上集)

第三十五章   

1968年的整个春天,子弦被红卫小将们关在一个小屋子里。当时,一位叫门合的解放军营教导员,在学习毛主席思想的热潮中为掩护27个阶级弟兄的生命,扑向防雹土火箭英勇牺牲了。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门合的高潮。    看守们一面看守子弦,一面要投入紧张的学习任务中。政治任务,要求每人在中饭前背诵出门合烈士的语录,否则就不能吃饭。门合烈士的光辉言论包括:“为毛主席革命路线放好哨,为毛主席革命路线站好岗,为毛主席革命路线冲好峰,为毛主席革命路线打好仗!”“一天不学问题多,两天不学走下坡,三天不学没法活。”看守们宛如小和尚念经,一个个念念有词。关在屋里的子弦早就听得滚瓜烂熟,因为年轻率真,听着他们不停念叨,颠三倒四,不觉哑然失笑。这也难怪,看守子弦的几个民兵,都没怎么上过学,书读得最长的是小学毕业。子弦这个大学生,要指导他们,实在是雕虫小技,不值一提。
    过了一会儿,子弦看得有些于心不忍,就叫看守们过来。几个人正为背不出来满头是火:“你最好给老子老实点,老子现在有重要的政治任务,没事不要烦老子!”     

子弦说:“我是来帮你们,你们跟我背,保证一背就会。先背八个字,放哨、站岗、冲锋、打仗,这是你们天天要准备的。”太简单了,几个民兵毫不费力就背了出来。“不错吧,现在中间再加个好,放好哨、站好岗、冲好锋、打好仗,再背一遍!”奇怪了,还是很轻松就背下来了。“好了,现在把为毛主席革命路线加上。”太神了,没背两遍,几个人居然都能背下来了!几个人一下子觉得子弦有办法,赶紧让子弦教他们背“一天不学问题多……”。子弦如法炮制,先是让他们背“问题多,走下坡,没法活”,然后再加上一天不学、两天不学、三天不学,背诵竟然变得如此轻松。众小将们笑颜开,对子弦的态度也温和了不少。
     一天,看守小将中有一人突然怪叫一声,倒地不起,全身剧烈痉挛,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一下把众人惊呆了。呼叫他不止,意识已不清,为阻止他乱动,众人七手八脚去按住他身躯。
    子弦一见,这显然是一起癫痫发作症状,又见患者嘴里在白沫之外,又出现了血沫,显然舌头已被咬破。立即快步上前,阻挡住众人的粗暴按压。让患者平卧头侧位,又解开他衣领,清除出口腔异物,让他保持呼吸畅通,再在患者上下牙之间垫上一只叠起的手帕,防止舌再次被咬。最后搬离了患者周围桌椅等物品,防止他被磕碰。一番折腾,没多久,患者渐渐停止抽搐,末几,恢复了正常。
    子弦这一连串教科书式处置,本是医者的本能,但却让造反派头子崔大发大为赞赏,再看子弦时更觉得他一表人才,眉目秀朗,顿时就起了爱惜之心。崔大发对子弦的爱惜,不光是爱才,更有他的“私”字在里面,我们现在已经无从了解他当时是否斗争了心底这个“私”字了。崔大发的闺女金花已经十八了,到了嫁人的年龄,虽说子弦成份不够好,身世复杂,但不管怎样总比那帮大字不认几个的兔崽子强多了。崔大发心里盘算,于是不由得就产生了护犊之情。
      不久,为了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大力开展乡村医疗建设运动。各地方要选派一些年轻人参加培训,学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充实农村的医生队伍,同时农忙时还要下大田,参加生产劳动,这就是“赤脚医生”,一支中国特色的农村基础医生队伍。在崔大发的一手安排下,子弦很快又背起了大药箱,重新穿回白大褂,成为崔镇的赤脚医生。子弦在对乡民常规治疗外,还利用闲暇时光,给大家针灸,按摩,并做些医学保健知识的推广宣传,一时很受欢迎,赢得了大家的信任。随后不久,媚蓝也因为能帮红卫小将们染制军装重新获得了自由。那个年代,不爱红装爱武装,人们为能拥有一套绿色军衣感到无上的荣耀。和媚蓝划分了界限的小妮也积极投身到文化大革命中,因为参加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整天忙着排练、演出,家是回得越来越少了。后来据说和团里一个拉手风琴的小伙子好上了。

 

崔镇不大,却依山傍水。一天,从小河的上游“突突”地驶来一艘机帆船。船靠岸后,人们看见船上有一位面貌清瘦的老人和一位少女。细看之下,老人也并不显得太老,但头发却已经斑白一片,背上背着行李,显得很是吃力。少女大约十八九岁,长眉入鬓,眼珠乌溜,扎着两条麻花辫。穿着一件小红格子布衬衫,手里提着网兜。少女偶而抬一下头,清秀的脸上明显挂着疲惫。

下船的时候,两个人特意停下来正了正各自胸前的毛主席像章。老人从船头轻轻一跃,一下子跳到了岸上。但少女好像很是害怕,怎么也不敢往岸上跳,一时竟愣在了那里,身子就是不动。由于水浅,船头没办法紧贴到岸边,中间空出了一小段,即使是步子小的人轻轻一跨也就到了岸上。在少女犹豫的当口,挖药草的子弦刚好看到了这一幕,凭着扶危济困的本能,子弦走过去轻轻伸出手,微笑着对少女说:“把手给我,不要慌,我扶着你……现在往前跨!”少女迟疑了一番,还是将手伸给了子弦,真如他所预料的,借着外力,轻轻一跃,就踏到坚实的大地上了。少女不由松了一口气,展眉笑了,才发现手还被一个陌生男子握着,就微红了脸,稍挣了挣。子弦握着少女柔滑的小手,这时也觉得异样了,便赶紧松开手不自然地笑了笑,快步走开了。

 

 

第三十六章   

不大的功夫,子弦就知道少女叫孙雨秋,一起来的老人是他父亲。老人叫孙维芝,是省城大学的中文教授,据说在国内学术界非常有名,曾写过两本书。心性淡薄的孙教授,本来不关心政治,运动中他更没有参加任何派别,所以生活得一直比较逍遥平静。哪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一次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毛主席诗词,一时感慨,说了一句“气势磅礴,但略显匪气”,当即被班上的学生揪住,说他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后来经过认真审查,发现没有其他罪行,属于初犯,才给当右派下放到崔镇来。雨秋因为母亲早逝,父亲身体虚弱,就随父亲一起下放了过来,也好时时照应一下。

崔镇的外围,是一片好大的芦苇荡。绕镇而流的河水,经过这里水面变宽,水势也自然缓慢下来。天长日久,就冲出了一块小沙洲。沙洲上不宜耕种,解放前曾是县上处决犯人的场所,如今却是放鸭子的一个好去处。雨秋父女的住处就是沙洲上的两间破棚屋,他们的财产还有一条小木船。父女俩的日常工作就是放养集体的一大群鸭子。每天一大早,父女俩就赶着鸭子出栏,奔向河滩,中途划船过来投食两次,到傍晚的时候再将鸭子赶去鸭棚。这个工作并不繁重,但对于雨秋父女,还是得有个手忙脚乱的适应过程。平时还好,他们基本能胜任工作。日子一天天滑过,雨秋父女俩少了先前的瘦弱,肤色也健康红润了一些,渐渐还能体验出一些水上生活的诗意。维芝老先生也常能吟出些“子曰诗云”来。然而,北风怒号,风雨飘摇的日子就不那么诗情画意了,整个芦荡一片荒凉萧瑟,父女俩的小棚屋里闪着昏黄微弱的灯光,更显得凄苦无依。

夏天,南方闷热难当,常有人中暑。子弦由于工作的关系,便经常来挖些芦根和着金银花、薄荷草、车前子等熬上一大锅土制的解暑药茶,提供给崔镇的男女老少。由于经常到芦苇荡来挖芦根,一来二去,子弦自然就和雨秋父女熟识起来,有时也应邀和维芝老先生就着咸鸭蛋、小鱼干喝上一两口小酒。唠得兴起,维芝老先生也会诗性大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一向寂寥的小屋这时也便有了些生气。

 

从小缺少父爱的子弦,与维芝渐渐地形成了形同父子状如师生的关系。物质的匮乏、精神的寂寞、世事的飘荡,加上对知识的那份渴求,使得他们成为了同类人,互相慰藉依靠着。子弦在这段日子里恶补了不少中国文学方面的知识。雅芝给他讲诗经、楚辞,讲唐宋名篇,讲明清小说……甚至还讲昆剧。作为回报,媚蓝总让子弦不时带来一些自制的小菜,雪里蕻、腐乳、酒糟鱼、渍黄瓜,当然还有子弦带来的常备药品。两家人还不时邀在一起小聚一番。

维芝老先生有着典型南方文人的气质,内敛、沉静而谦和,但喝点酒以后又有些狂放不羁。他是研究古典文学的,听他讲课简直是人生的一大享受。讲课中的他充满了激情,幽默风趣,神采飞扬。从横贯中西纵览古今的文坛逸事,到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直至一词一句的解析鉴赏,无不讲解得淋漓尽致,真正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讲课,知识点多而又线索分明,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本以为望尽天涯路了,却不想柳暗花明又一村。子弦的思绪随着他的讲解不断飞跃,跨过历史的一个个断面,待到感觉豁然开朗了,却又不由得陷入更深的思考与探索之中。往往一堂课下来,他讲得如癫如狂激情难抑,子弦听得如痴如醉意犹未尽。

维芝老先生点石成金的讲课艺术,让子弦充分领略了古典文学的深沉之美。他讲《古诗十九首》,子弦就不由为那些历尽沧桑的诗人而感慨。这些诗人尽管有“人同心”,有妻子深情的爱,但功名尚未成就,有家难归,“还顾望故乡,长路漫浩浩”。那种凄苦那种无奈,经他一讲,让不谙世事的子弦一下子有了切身体验。分离使相爱的人感到痛苦,但爱的阻隔却有力地推动着爱情,使之向情和思转化和升华。历尽漂泊之苦,情之所归是远处依稀的家园。他讲“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让子弦在体味那份哀婉缠绵的同时认真思索起自己生命的真义。老先生讲诗人“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的呐喊,是对人生命运的感叹,是对自我个性的张扬,由此引导子弦探讨人生的价值。老先生说,诗人对爱情主题的探索,则是生命意识的觉醒,萌发出的是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珍惜。这里老先生没有说教,只有对文字的剖析,他告诉子弦,珍惜生命既可生出奋发自勉之志,也可生出及时享乐之思。

老先生是有着真性情的文化人,他真地爱文学,爱他的研究。沉浸在学术中的他是潇洒的,但生活中他生命的那袭袍也难免爬上了恼人的虱。子弦常常就会暗暗祝愿,愿人格魅力高尚如他,学识修养渊博如他的人们,在风雨飘摇中都能寻得一方随性驰骋的天地,真诚地祝他们一生岁月静好。


 未完待续......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60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小说】莲 叶 何 田 田 ——​文逸

【小说】莲 叶 何 田 田 ——​文逸

莲 叶 何 田 田文逸“他也老了。”洁轻轻掩上门,坐定下来,看着我,一双眸子,如清水里滚动的黑豆,声音在喉咙里打圈,我却听到了。我知道,他是谁。“谁不会老呢?”我不由得叹了口气。环顾着这气派的主任办公室,眼前这位头发短短,业已发胖的女人,几...

【小说连载(二)】卢庄旧事——陈中锋

【小说连载(二)】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陈中锋(......接上集)3现在,二妈早已魂飞魄散,从出事到现在已有三四个时辰,她仍然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目光呆板,语无伦次,举止失常。显然,她是被吓傻了...

【小说连载(三)】卢庄旧事——陈中锋

【小说连载(三)】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陈中锋(......接上集)5卢大先生的丧事办得很快,也很庄重,一切按照宗法礼仪的规程进行。出殡那天,白幡黑幔,哀乐残锣,气氛低沉哀婉。十里八乡来为他送葬的人...

【小说连载(五)】卢庄旧事——陈中锋

【小说连载(五)】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陈中锋(......接上集)9吉生与文秀少有接触,每年有两次,是在春秋两季,吉生是父亲带他进城的,主要是视察卢家在城里的几处产业。因为他不熟悉也过不惯城里的生...

【小说连载(七)】卢庄旧事——陈中锋

【小说连载(七)】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陈中锋(......接上集)13吉生有很久没有回过卢庄,卢家也很久没有得到过他的信音。隆生曾让胡叔派人四处打探,都是如石沉大海。乡里人甚至连家里的人都忘记了他...

【小说连载(十二)】卢庄旧事——陈中锋

【小说连载(十二)】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陈中锋(......接上集)23吉生回到部队就开拔去了吴淞口,刚刚安营扎寨,日本鬼子就登了岸。他那个营奉命坚守罗店的阵地,很快就与鬼子交上了火。三天下来,他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