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力量 ——顾小宁
创新的力量
——写在曹禺先生创作话剧《雷雨》百年之际
作者:顾小宁
百年风云、沧桑巨变!曹禺先生创作的经典话剧《雷雨》问世百年,在舞台、在课本……她永恒地散发着经典的芬芳,在不同的革命时期和社会阶段发挥着深邃的教育意义!
作为学生,我在高中学习阶段认真学习过,收益良多。时隔数年,我师范大学毕业,作为一年满腔热情的年轻共产党员新教师,感谢学校领导信任,我的教师生涯就从高二年级开始了,于是以教师的身份与曹禺先生的《雷雨》深度结缘。
时隔二十二年,当年教过的学生已经步入社会,成家立业,有的还事业有成,一次师生聚会,大家都把焦点放到了我这个特别的“语文老师”和那堂作为全市高中语文老师的示范公开课的《雷雨》上了。
细细回味师生聚会餐桌上学生们对我的评价讨论,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辞去了教师工作,赴上海攻读了双管理学硕士研究生,改行做了金融投行,敢突破,敢创新。他们对我的评价是中肯的,教学方式上不循规蹈矩因循守旧,冷不丁地搞点“新花样”;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我总会在课前的5分钟,把文学的经典名著或以朗诵、或以单口相声、或以歌唱的形式调动他们学语文的胃口。作为一名新教师教学中懵懵懂懂地进行着教学模式的创新。
说到曹禺先生经典《雷雨》那堂面向全市语文老师的公开课,从接到这个“政治任务”,追求完美的我,就不停地在思考,围绕教学目标,我如何创新地科学地让学生掌握这部经典的深意。打破常规和传统教学方式,大胆创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导者和主人;当时“大学生辩论赛”很火,我于是就把这堂课设计成了一个辩论赛,我们与学生定出我们的辩题《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我们选出了辩论赛主席、正反方的辩手,落实了全员任务,围绕辩题,在全文中深挖论据,全员实动,学习热情高涨,而我这个老师只在开场揭题,课程结尾时总结点评!当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后,特地向我的带教师傅现如今的特级语文教师鞠九兵先生做了请教,他给予高度肯定;精益求精,我又利用晚间没有自修课赶到如皋中学我的恩师乔瑾梅老师那里汇报我的教学思路和方式,恩师又给了我很多中肯的建议,并给我了我一件特别珍贵的影像资料《雷雨》的舞台话剧录像带,建议我选择矛盾最激化的一小段播放给学生们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思考和领会这部作品的精妙之处。
这堂精心设计准备、大胆突破和创新的公开课,如期举行,全市的语文老师齐聚一堂,共同观摩了我的这堂特别的《雷雨》教学课。听完课,当时市教育局语文教研室的徐主任和何副主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如皋语文教学史上期盼多年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终于从小顾老师这堂课上看到了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家庭矛盾纠葛、封建家庭腐朽顽固通过学生们热火的辩论赛揭露无遗。《雷雨》作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也给学生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一切其实就源于“创新”的力量。见微知著,以小事可观大局!
作为“教育名乡”培养的诸多学子,时刻牵挂家乡发展。如皋,“教育之乡”的名声在外,“中国文学之乡”的评比也在悄然有序进行。彰显“雉水特色”的新征程,我们在一起!用奋斗与实干加创新作为最好的“打开方式”,一笔一画将宏伟蓝图从“大写意”绘制成“工笔画”,谋篇布局、擘画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