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行,淮上花开——曹桂明
向美而行,淮上花开
○曹桂明
“老美”是十五年前大家对我的热称,开始的时候,还有点不适应,关键就在那个“老”字上,后来自我解嘲,心里嘀咕,其实“老”字还有“很”的意思,比如“老好”、“老实”、“老能干”。数十年来我的工作内容因为环境和时代的变化不断更迭,唯独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未曾改变。每一次的大型个展都是我的心路历程,也都是世人对我的检阅。这次有缘用笔墨展览的形式把苏通淮三座城市串联,是我人生的一大挑战,也是向三座城市顶级文艺人膜拜的纵深思考。
苏州人的低调内敛,吴越的多元包容,不是一本书能读透千古的,她的每一个区镇都独具光芒,比如我所在的盛泽镇,她是全国“四大绸都”之一,一镇拥有两大“世界五百强”企业。五年前我应碧桂园集团的邀请为“观澜天境”项目开笔,并作了“与文化,鉴未来”的媒体访谈,一百多家媒体参与了这样的盛会。后来天鹅港的项目,我又与著名的财经人叶檀女士互赠作品,并进行了交流。长三角一体化和青嘉吴的独特区位为大国的经济腾飞助力。
南通是“江海明珠”,滨江临海,区位优势不言而喻,她是经济和军事的双要冲,九十年代我曾协助交运部门为军改民用的机场起草文字报告交于副市长到北京批复。近年来家乡父母官邀我一起学习探究推广本土文化。这次带去的三个“五一工程奖”的作品正是江海文化的一个缩影。他们三人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我们之间的沟通频繁交流广泛互通有无。
淮安是我梦想的红色之城,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她是一个英雄的城市,这种豪气流淌于血脉,在淮安的每一天我都被这种热情包围着。两进淮水,不仅仅是因为南风送暖,更是被她深厚的漕运文化所吸引。“美食之城”并非浪得虚名,“长篼鳝鱼”、“阳春面”、“胡辣汤”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淮安是中国的“书法之乡”和“诗词之乡”,这样的文化交流中虽说有些班门弄斧的嫌疑,但在几天的学习交流中,我亦感受到淮安顶级文艺人的才情和包容。我深深地向他们鞠躬致礼。同时我也带去了来自北京、南京、杭州朋友的问候,他们鼓励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