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旅——探秘祁连
心灵之旅——探秘祁连
○任小萍
(1)
这个夏天,经过了一个冬的等待和整个春的静黙守望,我终于背上行囊,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南下的列车。
走出昆明站的一刻,倍感亲切,云南如同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友,它灿烂的阳光和变幻的云彩,瞬间打开了我郁结已久的心结。
我喜欢旅行,远方对于我永远充满了神秘的诱惑,对未知的地方,更是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即使不能即刻出发,也早心驰神往。这次再到云南,是想走完上次未走完的地方——腾冲、泸沽湖和香格里拉。
朋友们都羡慕我。
一个人一个包说走就走。
即便是疫情最严重的防控期,都不能阻挡我的脚步。
有朋友想与我同行,好切身体验我对旅行为何如此的乐此不疲。
其实,真实的旅行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的天马行空,勇气、胆识和学识,以及路途的艰辛自不必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低调更是最大的安全法宝。
云南境内虽说没有三天两检的强制要求,但自我防护的心理压力随着旅途时间的加长而加重,加上舟车劳顿,明显感觉体力不支,精力不够。身心疲惫的我,决定提前结束在云南境内的第二次探秘。
根据原来的行程攻略,由重庆往拉萨,但火车票已售罄,其它城市也是无票可求,西宁成了往拉萨唯一的通道。所以,从成都转道去西宁,在西宁歇一歇脚,调整好心情,由青藏铁路再度前往心灵的圣地——西藏,成了我没有选择的选择。
事实证明,这一没有选择的西宁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西宁的七月真的好神奇啊,晚上汗流浃背,夜里一场大雨,早晨温度骤降,行走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微雨冽风,让人有种说不出的冷。
我这个人平时没什么讲究,只要吃饱穿暖就好。外出行走,更是简单,通常是黑色打底衫,白色T恤,外面一套冲锋衣,四季如一。简洁方便,防晒、耐脏又保暖。
但是要走亲戚就必须要“讲究”一点了,虽然随身没有携带最新最好的衣服,但我换上半新的翠绿色的真丝连衣裙,再涂上一点口红,倒也是干净整洁,光鲜体面的。
虽说是第二次来西宁,但走亲戚还是第一次。
第一次见面,我不希望给我先生曾经在英国留过学的外甥,以及他的家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无奈天不作美!
当我站在外甥家大厅里才知道,西宁的气温相差大,特别是雨后的早晨,温差十多度是再正常不过了,而我穿着丝薄的短袖连衣裙与穿着羽绒背心的小姑子站在一起,就显得奇葩了。
在一家人的嘘寒问暖中,小姑子亲自为我做了我最爱吃的荞麦摊饼,风韵尚存的保姆阿姨也展示了她拿手的西宁刀削面……昨晚酒店的热水澡,今天一桌丰盛的早餐和外甥的一双可人的小儿女,早就帮我卸下了旅途的疲劳。
大约十一点钟左右的时候,雨停了,外甥派的旅车也到了,当我登上车的一刻,着实是十二分的过意不去。从昨晚下榻的酒店到往后几天的行程安排,外甥都是用了心的。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让外甥如此的破费,我从心底里感到不安!
第一站——塔尔寺。
因为出现疫情,塔尔寺及它周边的区域在昨天被封。
说到塔尔寺这座离西宁市不远的寺院,我曾有幸在2019年8月的一天目睹过它在人山人海中的宏大景观。
这座依山而建的藏传佛教寺院,寺院广场上一字排开的八宝如意塔,及寺院正中大金瓦殿金碧辉煌的寺顶,至今我仍记忆犹新。它虽然没有内地寺庙的浓烈的香火气味,但它酥油蜡烛燃烧时弥漫在空气中的酥油香味我非常的喜欢。还有,院内那棵高大的菩提树,我依旧能够感受得到它的芳香。
我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对一切的民族宗教信仰,我始终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对那些有着执着信念虔诚的信徒,我也是由衷的尊重和佩服。有信仰是一件美好的事!
根据有关介绍,这座建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莲花山山坳中的塔尔寺,是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它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庞大辉煌壮丽的建筑群,是汉藏组合的建筑艺术。它的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更是闻名海内外……早在1961年塔尔寺就被国家列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并在2018年,入围“神奇西北100景”。
我以为,作为西北的神奇景观之一的塔尔寺,自有它独有的魅力吸引成千上万的人一去再去!
去不了塔尔寺,我决定往祁连山行走,几年前的西北行,没到祁连山,一直是我的遗憾!
车子启动,很快驶离了市区,没有了高楼大厦,远离了喧闹。
不多久就到了西宁人民的水源地——黑泉水库。这段路,弯道多,坡度大,车不能停留,只能隔着车窗欣赏它水的绿、周围草木的葱郁。
我们的车在移动,水边草甸上白色的羊群在移动,大片的牛群在移动,倒映在水中的山体在移动,还有农田房屋在移动,随着坡度的不断升高,弥漫的烟雾越来越浓,缥缈的烟雾让远近的一切变幻成一幅幅水墨丹青画卷,真的太有意境了。
人呵,越担心什么,越来什么。
当我们快要翻过眼前的达坂山山顶的时候,浓重的雾变成了青灰色,即刻天空就布满了阴云。迎风而上,仿佛是顶着云在行走,越往上,云团越压越低,有种要塌下来的感觉。就在我们到达板山观景台时,天幕终于承受不住,豆大的雨滴劈里啪啦砸在车顶上,风也控制不住发出可怕的啸声。
有着3700米海拔高度的达坂山观景台,台四周的彩旗在风中呼呼作响;游人在风雨中凌乱地各奔东西;一组穿着艳裙,仍坚持在风雨中摆拍的大妈,一场风更是掀开了她们所有人的秘密。
风雨中的达坂山,别有一番情趣。
山中的雨,没有约定。说来即来,说走就走。
就在我觉得扫兴准备离开的时候,雨突然停了,竟然还是云开雾散!还真是应了那句“山中的雨,就是一片云的事”。我的心,一阵欣喜:“我怎么总是这么的幸运!”立即跳下车,深吸一口湿漉漉的空气,透着冰凉。
我以最快的速度跑到观景台围栏边,感觉呼吸有些许的困难,原来我竟然忘记了自己正身处海拔3700米的高度,尽管这个高度在我以前所走过的海拨四五千米以上的高山中,它的高度不足为奇,但它是我过门源往祁连山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从西宁出发走的第一座高山。至于它地理位置的独特,是青海高原与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以及它自古以来声名显赫等等,网上有太多的介绍……每一个字都吸引我要切身体验它山势的险峻,过把在高原九曲十八弯天路上驰骋的瘾,欣赏它及它沿途、周边的旖旎风光。刚刚上坡的途中,因为风雨,我们已经错过了它的最高点,3820米海拔的平台,从那里可以看得更远、更广。所以,当我靠在3700米的观景台围栏上,看到远方的天边有白色的山尖在云雾里若隐若现,尽管小得可怜,但足以让我兴奋的了,那可是祁连山冷龙岭山脉著名的岗什卡雪峰呵!
见到了我想见的,我已心满意足!
当然,站在观景台上,遥望山下那青黄相间的油菜花田,蜿蜒的公路,起伏的山峦,同样让我感叹。云起云涌间,每一帧都是大片,只可惜我拍摄的水平有限,只能把它们深藏心间。
看到油菜花,就想起我的家乡雉水皋地,每年的3—4月份,路边、河坡、乡野……到处可见油菜花黄灿灿的身影……
我曾经是追花人。
我追过新疆昭苏的油菜花,它漫无边际的金色花海与天边的雪山遥相辉映,明艳中不失清纯,柔和中又充满活力。那是我第一次迷恋油菜花覆盖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的绝美壮观!
我追过内蒙古呼伦贝尔的油菜花,当汽车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行驶,突然见到绿色海洋中有大片大片的明黄正向自己涌来,远方是一片蓝天和任性的白云,而自己连同车子置身其中,已构成了一幅巨大的画图,那一刻真的让人怀疑人生。那是我第二次为油菜花能在北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开得如此的尽情而震撼!
我追过江西婺源的油菜花,追它油菜花黄中的一片灰瓦,一堵白墙,一座小石桥,一棵村口的老樟树……那是我第三次沉迷于油菜花,经它装扮的江南田园有了小家碧玉的气质!
有朋友说,他被门源60万亩的油菜花田惊艳住了。亲爱的朋友们,整整60万亩的油菜花田啊!可以想象一下,当无以计数的油菜花在阳光下怒放,汇聚成金色的海洋时,其气势与色彩是何等的恢宏绚丽……我就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抵不住诱惑,总是被好奇心驱使着。
我祈祷老天垂爱,让我们一路向阳,祁连山冷龙岭与达坂山之间的金盆地——门源,就在前面。
离开达坂山观景台,顺坡而下,几个大回旋后,眼前突然跳出一片碧绿,随后又跳出一片片金黄,一直延绵到天边的雪山脚下。就在我错把绿油油的青稞当成内地的麦子,为这高原圣景长叹感慨时,不远处门源的天空乌云开始堆积,眼看着又要大雨倾盆。就在我们的车子下到谷底,进入门源时,迎接我们的竟然还真是倾盆大雨。
天公真的不作美啊!
眼见满心期待的油菜花海在肆意的风雨中摇摆,有一刻我真想跳下车,对着漫天的风雨大吼大叫。
其实,雨中的油菜花海并非那么的糟糕,透过车窗去看,一眼望不到头的花海,虽然没有阳光的照射,缺少光的点染,但是一切都是那么的纯朴自然,在风雨中闪着清新金黄的光。
雨里看花,花在雨里,雨中有花,温婉朦胧。
雨里看门源,漫天黄(油菜花)绿(青稞)相间的海洋,几乎“吞噬”了红顶白墙的村庄,少了一分喧嚣,多了几分静谧。
我看到了雨水浸润下别样的门源!
不是江南,恰似江南!
远处,乌云仍积压着山顶。 雨,也是下得酣畅淋漓。
门源这个以回族人为主体,汉族人占多数,藏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聚集的回族自治县,因为疫情的影响,原本游客就稀少,雨天更是分外的清静。
我们穿行在花海中间的公路上,就像是无边海洋中的一叶小舟,显得孤零零的……
谁说遗憾!
这个世界上,有谁会独自一人,立在青海高原的风雨里,接受来自“天山”“圣水”的洗礼?
又有谁?会在花甲之年,能有幸受到世界上最大花海的单独会见!
知足常乐吧!
再见了门源!
下次,我们再约!
离开门源花海中的青石嘴小镇,继续我们的行程。花海在我们的车窗外后退,渐渐的,依山傍坡的花海成了零星的块状,只有那从祁连山深处延绵至此的冷龙岭大雪山一直与我们伴行。
冷龙岭,全长约280公里,它连绵的山体阻挡了北方的寒流,让七月的门源成功地成为了祁连山山下的小江南。
冷龙岭,4500米以上的山峰众多,终年积雪,冰川林立,海拔5254米的岗什卡雪峰,不仅是冷龙岭的主峰,也是祁连山东段的最高峰,它们就象一条玉带,让祁连山尽显北国风光,同时冷龙岭也成了门源又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据说,著名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每年多把这里作为主要赛段。
我以为,那穿行在花海中,科技感十足的高铁,与冷龙岭雪峰遥相辉映,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原生态+现代化的和谐美好。
天空开始放亮,雨渐渐地退出了视野。
路的两边,绿色在不断的扩张,向更远处推进,绿色里有成片成片白色的羊群和大片大片的黑色的牦牛群出现。让人新奇的是,羊都被涂上了色彩,五颜六色,什么色都有,就像是如茵绿草上开出的奇异的花。
时不时有牦牛和羊,成群结队的在公路上潇洒地踱步或傲慢地横穿马路,甚至还有的与我们并肩同行,其姿态分明是告诉我们,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原来我已经走进了中国最美的草原——祁连山草原。
草原我见多了,而像祁连山草原这样一眼望不透的绿,漫山的戴着彩的羊群,遍野的披着长毛、长尾拖地的黑色牦牛群;大头、鬃长的马;沿途黑褐色的干牛粪堆成的仓房,造型不一有些创意的一堆堆的牛粪堆。这些,都是我前所未见过的。
车靠边。
跳下车,乘势做一个深深的呼吸,满嘴是草的清香。
雨水浸润过的草地,更加的青翠。
长长的路边沟里,密密麻麻的牦牛在吃草;一大群马儿在不远处或低头吃草或寻思着;远处的山坡上是数不清的满坡的羊群点点,有如在绿色的草海里撒下的珍珠粒;山脚下两三处的蒙古包,像极了雨后从草地里冒出来的白蘑菇……祁连山草原,不断冲击着我的眼球,短时间内一次又一次的刷新我以往的所见所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古诗句,我以为用在祁连山草原再合适不过了。
拍照。
左一张。右一张。正面来一张。对着马路的中间线,蹲下去,再来一张。
快速登车。
雨后的草原,即使穿着羽绒服,依旧是寒气袭身。
太冷了。
打开车载音响,放一首高原情歌,听着天籁之音,继续沿着中国最美的227国道前行。
天空放晴,出现湛蓝色,如絮的云朵涌现,像草原上蠕动着的羊群,触手可及。车在一碧万顷,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公路上往前开,如同要开往天际一般,有种说不出的惬意快感。
心随境转!我就一凡尘女子。
一路歌声,一路欣赏,一路感叹,一路向前。
也许是前段时间太过疲劳,加上高原的寒冷,车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岗什卡雪峰山门前,我并没有进山。尽管我非常的希望能走进它冰雪晶莹的世界里去,在它的山腰间跋涉,在它林立的现代冰川前感叹……圆一回登上雪山之巅的梦想。只可惜,可惜我人未老身先衰,不能遂愿。我只能对着当地藏族人心中的“老爷雪山”——岗什卡雪峰,默默地祈祷,祈求山神保佑我和我的家人平安(平安就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