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旅——探秘祁连(2)
心灵之旅——探秘祁连
任小萍
(2)
有朋友说我的游记总是写得过于详尽,显得有些冗长,别人一篇搞定,而我需要一大长篇甚至好几篇。可能是我太享受旅行的整个过程了吧,或许是有了一定岁数后懂得了珍惜。我珍惜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他们都是我生命里前世的注定,今生的缘分。所以我不惜笔墨,要让每一个美好的瞬间,都定格成永恒的记忆。
告别岗什卡雪峰,绕开正在修建中的高速路段,我们开始翻山。
前面的景阳岭,是我们从西宁走来继达坂山要翻的第二座高山。
景阳岭主峰海拔4378米,我们要经过的山口(垭口)海拔为3767米。
翻过景阳岭垭口,前面就是祁连县了。
车子穿行在深壑之中的公路上,坑坑洼洼的路面让人胆颤心惊,车窗外就是万丈深渊。说来也怪,这弯弯曲曲的路段,植被稀薄,但陡峭的山壁上却不缺牛羊,谷壑沟底还有溪水在流淌……司机师傅告诉我,此地叫“羊肠子沟”。
网上查寻,信号全无,快到山垭口时,信号,时有时无。
这就是祁连山深处,海拔3000多米以上的羊肠子沟,路不好走,但它原始中不失生机的凄美,让人忘记了路的颠簸。
高原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车到景阳岭垭口时,垭口的上空布落了铁灰色的乌云,劲风中飞舞的是五颜六色的经幡(风马旗)。
看到经幡,我就想起在西藏行走的日子,还有在川西的行走,经幡在藏区到处可见,每一次看到经幡,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悲壮。现在在青海高原上行走,它的田间、湖畔,特别是各个山垭口也有经幡,但像景阳岭上这么规模庞大的经幡场景和大型玛尼堆,着实是让人惊叹。
我对经幡了解不多,但我知道它和玛尼堆还有虔诚信徒门手中的转经筒都是吉祥之物,为别人祈愿的同时也为自己祈福。
我在心里祈祷:
愿一切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平安顺遂!
众山环绕下的景阳岭垭口风很大,很冷,冷到刺骨。我相信,每一位过客都和我一样,被五颜六色经幡的壮观场景所吸引。停车,欣赏并祈福。
我们开始盘旋下山,离开这个门源县到祁连县必经的祈福圣地。
前面,祁连县八宝河畔的宝镇——峨堡镇,在等着我们。
峨堡古城,规模不大,东西南北,只有二三百米的样子。但色彩鲜艳,新建的峨堡镇,却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祁连山深处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腹中。这个和我家乡的城市行政面积差不多大,户籍人口只有3700人左右,与我家乡户籍人口138.60万人相比较,是名副其实的地广人稀。
峨堡镇不大,却有一个高大的博物馆。博物馆,向来这里的每一个人讲述着曾经的过往。历史上,峨堡镇是战略重地,是丝绸古道上的重要集镇。历代王朝都在这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驻扎经营。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北击匈奴……东晋僧人法显天竺(古代印度)取经……隋炀帝杨广西征……唐盛时期商贾云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王震将军率军进军大西北,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站在祁连山腹地,峨堡镇宽阔、干净得泛着光亮的柏油路上,看着在古城遗址上翻建的高大的峨堡古城门,望着南来北往、东西奔驰的车辆,遥想当年这片土地上的驼铃声声,烽火硝烟……回望一路走来鲜花盛开的山坡,成群结队的牛羊……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悠远的历史文化底蕴,都让这片土地变得深沉而厚重。
告别了峨堡镇上的227国道,我们的车子转向302省道线。如果继续沿227向北,穿过祁连山扁都口峡谷,就到了甘肃省的张掖,那就进入了著名的河西走廊。
甘肃线路,我几年前行走过,那是我要讲述的别一段故事。现在我们沿着302峨祁公路西行,目标祁连县城。
车窗外依旧上演着西部高原特有的大片:隐隐笼罩在紫气间连绵不断的群山,满眼的碧滩上散漫的牛羊……这条线路修建得非常的平敞,有种在高速上行驶的快感。由于长时间的奔波,靠在车窗上的我,竟迷糊了好一会,醒来时感觉特别的安逸舒服。虽然遗落了一些风景,但随意舒心,这不正是自己所追求的吗?凡事不必太刻意,随心就好。
说老实话,学生时代的我,并不是一个好学的孩子,初中时期老师所教的关于祁连山的历史地理,早就奉还给了老师了。要想在祁连山山中行走,那就必须得补一补课了。
以下,是我来时,在成都至西宁的火车上,连夜阅读粗略整理的一段文字,我以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与大家共享。
祁连山,准确的说,应该是祁连山脉。
祁连山,是由千山万峰相连的巍峨“山海”,组成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跨越中国青海东北与甘肃省西部,仅次于昆仑山和天山山脉。
位居世界十大山脉第八的祁连山,东西长约800多公里,南北宽200-500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5000米之间,共有冰川3300多条,面积约2000多平方公里。
祁连山,海拔4000米以上林立的山峰,终年积雪,每年春夏,几千条冰川消融流淌的冰水,在祁连山间汇集,形成河流。
黑河,古称弱水。是西北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中段海拔4800米以上的八一冰川,跨越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流经青海的祁连县,甘肃的多个地方,直至内蒙的额济纳旗。被誉为“河西走廊的母亲河”。
党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敦煌县,是浇灌敦煌平原的唯一河流。党河,成就了敦煌这一戈壁绿洲。党河,育出了世界级的文化艺术瑰宝——莫高窟。
综上所述,没有祁连山,西部就会被浩瀚的沙海呑噬。没有祁连山,河西走廊也不会在历史上出现,是祁连山生命之水,哺育了河西走廊,才让伟大的丝绸之路充满了生机活力。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一位有名人士曾这样描述:“祁连山通过它造就和养育的冰川、河流与绿洲做垫脚石和桥梁,让中国的政治和文化渡过了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与新疆的天山握手相接,中国人在祁连山的护卫下走向了天山和帕米尔高原。没有祁连山,就没有河西走廊;没有河西走廊,就没有了新疆。这就是祁连山的意义!”
我曾在河西走廊上穿行,也曾在新疆大地上奔驰,现在面对祁连山这座对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大山,不得不心生敬畏,顶礼膜拜。
我终于明白,一段时间以来,我为什么一直心心念念的向往祁连山,原来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一直在驱使着我,引领着我。
太阳终于出来了,天空是出奇的蓝,竟然没有一丝云彩。前方的路,在草原的绿色里,形成一个又一个优美的弧度,美得令人屏息。
此刻的我,终于能够理解,当年匈奴败遁,为什么会痛心疾首地哀嚎:“失我祁连,使我六畜不蕃息。”
“阿柔”,一个多么美的名字啊。
远远的,连绵起伏的草原上,“阿柔”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阿柔”是“阿柔大寺”又称“阿力克大寺”,是祁连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背靠群山,坐北朝南,前临八宝河。好一个风水宝地!
一路走来,我以为,阿力克草原,是祁连山大草原上最美的草原。
最美的阿力克草原上的阿柔乡,是个藏族游民乡。
历史上,阿柔部落辗转中,寺庙也跟着迁移,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饱经沧桑的阿柔大寺才在祁连县境内定居。现今,寺内还保存着当年精细制作的,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米的,黑牦牛巨型帐篷(同时可容纳500—600人祈福)。
很喜欢“阿柔”这个名字,给人以温柔的感觉,虽然我们只是匆匆而过。因为喜欢,所以记住了“阿柔”。
我们在阳光下,继续沿着八宝河边,阿柔大寺门前的公路西行,以优美的弧度再一次的融入草原绿色之中。
这一路,我所有的照片,几乎都是在车内抓拍的。行驶在祁连山最美的草原上,看哪儿,哪儿都是自然的风光,无需找最佳角度。
渐渐地,草原在视线中退出,进入眼帘的是郁葱的松柏和挺拔的白杨,谷地也渐变成山路。山路两边,高山巍峨,林如海洋。走过这片广袤苍茫的山区,我们就进到了被誉为东方小瑞士的“天境祁连”。
祁连县政府所在地八宝镇不大,十来分钟就遛达出城,看看太阳还高高地挂着,司机师傅说祁连的夏天9点天才黑,所以我决定先去黑河上的黑河大峡谷看看,再看看那里的亚洲最大的鹿场,然后赶在天黑前回城。
前文中,我已经就祁连山做过粗略的介绍,所以大家都知道了黑河起源于祁连山中段的八一冰川,而八一冰川就在这祁连山中段的祁连县境内。因而,在踏进祁连县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先去看看这个源于祁连山的黑河和它的闻名遐迩的大峡谷。
从县城出来,我发现,黑河就在县城的边上,我们所走的公路,也是沿着黑河修建的。很快,我们就进入了峡谷地带。
车在峡谷内前行,两边都是峭壁,高耸入云,山路弯多、坡险,司机师傅双手握着方向盘,左右不停的闪转,看的人紧张得不敢喘息,司机师傅却是轻松自如的一边开车,一边和我说着目前处于关闭状态中的,180公里以外的八一冰川。我一手抓住椅座,一手紧紧握着车顶上的把手,眼睛在车窗外湍急的黑河水与千奇百怪的石林上扫视,行至一峰缓滩低处终于换口气,却发现紧张得双手出了冷汗。就这样,在人迹罕至长满了松柏、云杉和低矮的灌木的峡谷中行驶了大约一个小时,我们便到了黑河大峡谷的制高点。
面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面对大峡谷野性十足的壮美,渺小如蚁的我,怎能不发自肺腑的感慨万千!这可是我第三次见到黑河,而且是站在世界第三大大峡谷上。第一次是甘肃张掖城外,那是一段碧波奔腾的黑河。第二次是漠北的额济纳旗,那是一段温柔平静的黑河。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和我一样,有幸在不同的三地见到同一条河流,想来非常的奇妙……这是何等的机缘啊!
因为疫情防控,我们没能走进亚洲最大的祁连野生鹿场,未免有些遗憾。“要知道,大千世界人无十全,更不存在尽善尽美的事,心存念想,遗憾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美呢。”在往回赶的路上,我在心中不停地对自己说。
在祁连山中行走,最让人感触的就是,一天仿佛数日。太多的变化让人恍惚,有如梦境一般。海拔的变化,改变了沿途的风景,感觉急剧变化的同时,情绪也随之波动。祁连的晴雨天气,更是翻脸比翻书还快,前一刻还夕阳如火,烧红了西边的山,后一秒乌云密布,大雨如注。我们从山上回到山下的县城,竟被大雨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夏天祁连的气温本不高,雨中更是降到了冰点。我们在城里享受完羊肉串、烤牛排和臊子面,回到外甥安排的卓尔山风景区内的卓尔山观景山庄酒店,竟然是开着电热毯睡到天亮。
因为住在山上,一扭头就能看到窗外的麦田、青稞田和油菜花田,卓尔山裸露着的红色的山体和远处雨雾缭绕中的牛心山。
牛心山,是藏族人心中的阿咪东索“众山神”,是祁连人的“镇山之山”。
根据传说,牛心山和我所下榻的酒店所处的卓尔山,他们是一对情侣,他们隔着八宝河世代相恋,还有一座天桥山是他们幸福的桥梁。
多好的地方啊,无论是站在客房内的窗户边,还是坐在窗外的回廊上的木椅上,甚至是躺在床上,都能看到他们幸福的身影。
美好心情从早晨开始!
这可是我行走以来第一次住在景区之内,而且还是4A景区最好的山庄酒店。为此,我对外甥及他的家人深表感谢!
我没有出过国门(疫情三年,推翻了我海外行走的所有计划),不知道他国瑞士长什么样子。我只知道,当我撑着雨伞,在微雨中登上卓尔山3600米高的“烽火台”(此处没有任何的遮拦,是360度全方位开阔的视野)。看到的是白雪覆盖着的山峰,烟雨中深黛色的群山,山间飘着经幡的白塔;起伏的丘陵上是大片泛着光亮的青稞,沾着水珠的草地,鲜黄的油菜花田;还有各种我叫不出名的野花,裸露着的丹霞般红色的山肌;以及从景阳岭与我们一路同来的八宝河水,在河水蜿蜒环绕中的八宝镇人家的袅袅炊烟。完全一幅恬淡安宁的田园诗画。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见?
亲爱的朋友,假如哪一天你觉得累了,那就像我一样,来一趟祁连吧,在卓尔山随便哪个地方独坐,观风起云涌,看日落星稀……感受阴晴变幻……这里的岁月静好,定能治愈你的心灵,同时圆你一场诗与远方的梦!
好了,就此打住吧。尽管我的旅程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