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裹粽子——吴国忠

季健2年前 (2023-05-16)散文随笔2644

裹  粽  子

吴国忠

本周六去二案老街菜市场买菜,看到还有芦苇叶子(箬子)卖,顺手就买了两把,想补一补立夏节没有吃粽子的憾事,因为一对留守老人在家,没有什么仪式感了。但立夏、端午吃粽子、吃鸡蛋这个传统还是要保留的。

箬子买回家,与老伴儿一起,先用清水把箬子的正反两面进行反复清洗,把两边的蚜虫洗的一只不留。老伴淘好糯米(米泡水时间不能长)、浸泡赤豆的同时,我把“锅匠儿”起火,煮开水焯箬子,箬子泡软为止,再把箬子的根部的硬梗剪去,一切准备妥当,下面就是老伴儿展示手艺的时刻了,我在旁边做帮手,同时把她裹粽子的流程用手机给拍下来,增加一下生活的乐子。

选中三五片箬子,一张一张排列好,并根据需要再叠上一片,两只手配合,右手食指和中指像钳子一样,夹住箬子的根部折叠成一个小漏斗,调整成型后左手托住漏斗,右手用勺子舀上早已拌和均匀的赤豆和糯米(如果是新手,可以放一粒红枣顶住漏斗眼儿处防止漏米),舀满为止,放下勺子,用右手再敲敲漏斗上下和四周,把所装糯米赤豆敲严实了,然后掀起漏斗的尾叶把斗面覆盖住,多余的部分,转两圈,再折叠一下,剪去尾叶,用左手拇指压住,右手取一根扎粽子的绳子(过去系粽子的缧草已绝迹了,原来长在土江堤的岸坡上,和箬子一起煮,自然无毒。后来用塑料扎丝代替,但现在都用棉鞋绳儿),一头用牙齿咬在嘴里,另一头在粽子的对角处绕上两绕,扎个蝴蝶结,便于煮熟后好解开。通过一分钟左右的时间,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常言说的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熟练才能生巧。

边看老伴儿裹粽子边跟她一起聊着,过去我们小时候“饿的要死”的时候,不管粽子熟不熟,“烧虾等不到红了”半夜三更起来掀开锅盖,拿几个粽子躲在床上把肚子填饱了再说。有时父母怕偷吃,用篮子把粽子吊在高处,让小孩子够不着,但调皮的儿女都想尽办法偷上几个解解馋。

我小时候看妈妈裹粽子的时候,学过几次,反正是包不起来,不是手抓松了,就是手抓紧了,憋气不再学了,一直至今不会包。老伴儿包了多年的粽子,不如我82岁的大姨包的漂亮齐整,我立夏前扯了点儿蚕豆角送我大姨尝尝鲜,就坐着看了一会儿,不得不佩服大姨仍灵巧的双手。

我仍记得我们小时候糯米稀缺,妈妈用晚米、元大麦粯子、面粉裹粽子的,没有以上配料的,如有赤豆、蚕豆瓣儿就该庆幸了,虽有箬子的清香,有过立夏节、端午节的仪式感,但没有糯米粽的软糯、韧就,妈妈总是想尽办法让我们吃上粽子。我妈还会裹“穿”粽子,穿的工具是梳头角子上的鐕子,穿粽子煮熟后结实香甜。那时候物资匮乏,粮油特紧张,不管自家条件如何,总是把自家刚出锅的粽子三四只捆绑成一扎,分别送给左右邻居和亲戚朋友尝尝,哪怕是纯粯子或面粉馅儿的,不管好丑。

我们沿江地区裹粽子都是用的芦苇叶,但馅料根据各人的口味和就地的就时节的条件各显神通了。一般有赤豆、腌肉、火腿、蜜(红)枣、豆沙、咸蛋黄、冬菇、虾米、瑶柱、栗子、花生、水果(脯)、蚕豆瓣儿、豆蓉、腊肉、咸蛋、鲜肉等。粽子还有甜、咸、碱三种口味,如今的粽子口味繁多,五花八门,资源丰富,口味咸鲜香,风味更佳,想吃就有。粽子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锥形、金字塔形等多种形状。

打箬子的经常被原江滩办事处看滩职工阻挡,目的是看守住国家财产,不让群众打箬子。打箬子既踩断芦苇,又影响长势,更怕淹死人。当时流转一句话,看滩的吴兵说“你认识我吴兵有什么用,要我认识你才行。”打箬子的人被看滩人四处追赶、没收、处罚。还有可耻的传说,怕处罚的无赖妇女用脱裤子而逃脱处罚的。老伴儿说小时候打箬子,粽子没有吃的成,家中唯一的一条大围裙被没收了,被她母亲痛骂多次,因为那时围裙是播种的好帮手,很难有条件再购置。

记得我10岁那年,跟14岁的哥哥去五案村外滩打箬子,打着打着,数量是够家里吃了,打箬子也要有技巧的,手法要轻脆,否则,就容易连芦苇管儿被撕下,要不就是把箬子撕裂开。端午节前芦苇高,我们个子矮,看不见江堤岸,找不准方向,到处都是芦苇,到处都长的一个样,找不到上岸的路了,来潮的江水又正上涨,乱跑瞎闯,总是走不到岸边,吓得大哭流涕,大声呼救,幸运遇到同是打箬子的长辈带路,顺利回到岸上,事后想想,吓得半死,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下滩打箬子了,要吃到集市上去买。

可笑的是,那时候立夏粽子吃完了,留下的芦苇叶洗洗等端午节再裹。大人们只顾在生产队做工分,虽然芦苇叶资源丰富,没有时间去芦苇滩打箬子的。有神气的,慌称生病或有事,向生产队告假,实际上是偷偷的去芦苇滩打箬子卖,比做工分划算多了。

回归正转,半小时左右老伴裹好了30多个粽子,还调皮裹了一个“猪脚爪儿”,还说四角的蒲包粽子裹不起来了,更不会裹“穿”粽子,忘记太久了。

煮粽子烧锅理所当然的是我的任务,老伴交代,开始火头不能大,否则容易把粽子煮爆开。我把30多个粽子放入锅内,加足够的水,将粽子漫过水,还放入了3个鸡蛋,老伴儿要把剪下来的箬叶尾子扔掉,被我抢了下来,全部放入粽子锅里一起煮,增加箬香的量。

开始是小火烧,等锅釜冠冒出热气,锅内沸腾时,火头再加大一点,一个小时左右,粽箬香满地飘溢,我又放两个煤球进入土灶堂里,让锅里保持热度,慢慢焐,下午四点多开始煮的,灶堂里的底火再焖上两个小时,余温焐上八个小时,一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开锅捡拾。粽子馅料非常黏糯,箬叶味儿更香。粽子黏韧而清香,鸡蛋别具风味。

鸡蛋和粽子一起下锅煮,粽子叶经过长时间的焖焐,汁液早已渗进了鸡蛋里面了,剥出来的鸡蛋已变成绿橙色,吃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既有鸡蛋的原味,再加上粽箬子的清香味儿,两味儿合一,让你的迟钝的味蕾一下子吊起来,会让你食欲大开,唇齿留香,余香满口,让你一世难忘的特别香味,你涎垂下三尺没有?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69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青青剃须,诠释博爱医者仁心

青青剃须,诠释博爱医者仁心

青青剃须,诠释博爱医者仁心陈曦霞这年代,有两个地方不能有家人:没有家人在医院,没有家人在监狱。道理不言而喻,但是2019年3月,我们进了医院,确切地说,是我爱人住进了医院——他发生了一起不应该的工伤事故,在拍片检查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他肾脏里...

星光不问赶路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沈小菲周末回家,94岁的奶奶正笑眯眯地坐在灶前烧火。妈妈告诉我,奶奶知道我们今天回来,兴奋得很,一早便起床,梳头洗脸,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我知道,年迈的奶奶在前年骨髋节摔断之后,尽管现在尚能拄着拐杖行走,但行动着实大不如从前...

不要错过这个春天

不要错过这个春天

不要错过这个春天邹健美“我一直在想季节的转变,我今年不想错过春天,草变绿的那一刻,我要在身边。”《听客溪里的朝圣》中的这句话提醒着我不要错过今年这个春天。“立春喜得晴窗好,为爱梅花写一枝”。立春时节须得“咬春”,咬住不放,不许春天轻易溜走。...

麻 花 辫

麻 花 辫

麻 花 辫郝然那年,年轻漂亮的她来到位于乡村小镇的县农业技术中学任教,担任我们高二(1)班的语文老师,一直到我们高中毕业。她皮肤白皙,明眸皓齿,身材适中,一头柔美漆黑的长发,梳成了一条又粗又长的麻花辫,辫梢系着红绳儿。摇来摆去的麻花辫散发着...

古镇白蒲掠影——“印象白蒲”主题征文

古镇白蒲掠影——“印象白蒲”主题征文

古镇白蒲掠影——“印象白蒲”主题征文冒建国提起白蒲,熟悉他的人一定会与闻名遐迩的白蒲茶干、白蒲黄酒等享誉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相提并论。我与白蒲真正相识相知,还得缘于我们石庄镇准备申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镇政府周逸旋宣委及文化站张卫华站长...

茶事云云

茶事云云

茶事云云黄赟近几年,国潮渐成主流。身着锦绣华服出街已不算少见,钟鼓琴瑟悦耳也是时下国人热衷的消遣。古人雅行,逐渐成为我们周遭的日常,这是当今生活美学的依依东望。我们与这个社会一起怀旧了起来,而这一切,似乎都缘起于茶盏间的乾坤浮沉。饮茶,是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