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我的表舅陈静生——朱广英

季健2年前 (2023-07-11)散文随笔2889

我的表舅陈静生

朱广英

认识表舅陈静生,是从外婆家挂在墙上的一个镜框里的照片开始的。小时候外婆常常将我抱在手上,指着家中唯一的玻璃镜框中众多照片让我认,特别是居中位置那张五寸二人合照,照片中的人是我表舅陈静生、舅母沙振芳。

舅舅是母亲的表弟,他比母亲小三岁,他们表姐弟小时候常在一起玩。后来,母亲婚后和父亲一道去海安谋生,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年我们与表舅失去联系。外婆辞世前,十分挂念静生表舅,记得外婆清醒时,她望着墙上模糊的镜框,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广英你要记住,静生舅舅在北京,在北大教书。”

相当长一段时间,我把静生舅舅淡忘了,直到2004年我女儿小学毕业。这个假期,我决定带女儿去北京看望静生舅舅。临行前,我与舅舅通了电话,我分明感受到他的京腔普通话里夹杂着乡音,乡音一下子拉近我与舅舅之间的距离,我渴望见到熟悉又陌生的舅舅。

当我敲开舅舅的家门时,迎接我的是一位微微发福的长者,和我记忆中照片上的青年有些不同。舅舅儒雅而温和地问我:“你是广英吗?”顿时我感到心中温暖:“舅舅,我是广英。”进屋后,舅母从厨房端出一盘切好的水果款待我们。两位老人变化比较大,不过我还是从他们的表情里,找到某种熟悉的神情。当我把个人散文集《青青的印记》交到他手上时,他眯起眼睛笑着说:“原来广英还是一位青年女作家。”我们快要离开时,舅舅从他的书房拿了两本发黄的小书给我女儿,一本是《高等数学公式》,一本是《英语辞典》。舅舅另外拿出一份北京大学校报递给我说:“报纸带回去给你母亲。”

第二天,我带女儿又来到北大宿舍楼,舅舅、舅母依然很热情,舅舅对我说:“广英,我粗略地看了你的书,书中有不少好文章。我想问你,除了散文,你还喜欢哪种文学体裁?你想在文学哪种体裁上发展呢?有没有主攻方向?”我回答舅舅,想在长篇小说上下些功夫。舅舅鼓励我说:“那就多读中外名著中的长篇,特别是你有兴趣的对你创作有启发的书要精读……”与舅舅的交流让我感到心情愉悦,如沐春风。中午,舅舅请我们吃饭。

午饭后,舅舅兴致勃勃地陪我和女儿来到北大,来到未名湖、北大图书馆、北大博物馆、水塔等景点,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述了北大的历史,听得出舅舅对北大有着难以割舍的深情。那天,我和女儿离开北大时,已到傍晚,与舅舅告别,我再三邀请他和舅母常回家乡走走,舅舅感慨地说:“我们这一代人都年逾古稀了,明年我若回如皋,一定去看望龙锁(我母亲的乳名)姐姐!”

第二年仲春,舅舅与舅母果然回来了。他们在姨娘、姨父的陪同下,来到我父母那里。舅舅见到我母亲后脱口而出:“龙锁姐姐!”我发现舅舅与我母亲的眼里都有些湿润,几十年来他们姐弟之间的陌生感一下子没有了,舅舅是个很率真的老人,这时,他又转身对我说:“广英,你母亲年轻时很好看呢,现在我们都是儿孙满堂的人了。”这时,父亲走过来。我介绍:“舅舅,这是我父亲,他在市政法委退休了。”父亲温和地递了一只茶杯给舅舅说:“陈教授请喝茶。”舅舅接过茶杯,打量起我父亲。父亲接着说:“陈教授,您是如皋的骄子啊!”

舅舅、舅母回北京了。一天傍晚,我回去看父母,发现父亲戴着老花镜正在看报纸,手中还拿了一支笔在做笔记,我走近一看发现父亲正在看舅舅让我带回来的报纸,我说:“我舅舅厉害吧!”父亲认真地看着我说:“那可不是一般的厉害,是相当的厉害”。母亲走过来对我说:“你们在说什么?嗓门那么大。”我对母亲说:“妈,噢不,龙锁儿妈妈,那张报纸你看没看呢?”妈妈笑着对我说:“死丫头没大没小的。那报纸你们看了就行了,静生是我表弟我咋能不了解他。”父亲指着报纸上的照片,那是舅舅在第二届国际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大会上发言的留影,对我说:“广英,你静生舅舅是国家了不起的环保方面专家,他是我国第一个地学环保专业的创建人之一和长期主持人,是我国最早从事环保研究取得卓著成就的学者,了不起啊!”

从父母那儿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出现一幅画面:一位中等个头、眉清目秀的如皋青年,迈着笃定自信的步伐,在亲人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登上了路途遥远的火车……

舅舅毕业于江苏省泰兴中学,1953年,风华正茂的舅舅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毕业后分配在北大任教,教学研究一肩挑。60年代研制成功适于农村使用的饮水除氟方法受到周恩来总理赞许。70年代在北大创建全国第一个地学环保专业。1984年,舅舅作为国家派出的第一批赴美学者去学习深造,学成归国后,他一直在地理科学、地球化学与新兴环境科学的交叉领域内从事教学与研究,他对我国的土壤元素分布、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影响、陆地水质演化和水体沉积物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姨娘家,我跟舅舅聊起长江,聊起黄河,以及两条大河的水质。舅舅说:“你们知道我心里长江黄河的重量吗?特别是在我乘飞机时,我看到的长江和黄河就是两条巨龙,一条青龙叫长江,一条金龙叫黄河,多么壮观啊!张明敏唱:‘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我就会心潮澎湃,激起我穷尽毕生之力去呵护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愫,我们的两条母亲河!千百万年来恩泽着我们的中华民族啊!现在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升级,两条巨龙却在痛苦地呻吟!你们听到了吗?”舅舅喝了一口水继续缓缓说道:“放眼全球,我们生存的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差,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更不知道如何去做。我是一个有点知识的地球‘清洁工’,几十年来我和我的学生们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长江黄河流域是我研究的重要区域,我首次计算了我国河流颗粒物的平均组成,并在加入中国资料的情况下,重估了全球河流颗粒物的平均组成;现在我在进行我国河流水质变化研究,用大量翔实资料,揭示近30年来长江水质的酸化趋势,我在《中国工程科学》创刊号上发表《长江水质的酸化趋势与黄河水质的浓化趋势及原因分析》,文章不但引起同行学者的热议,而且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大自然在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敲响警钟!人类必须善待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能随意污染它破坏它……”

舅舅和他的研究组的同事们曾为《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我国《绿色食品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大量的科学基础。舅舅长期参与研究的“持久性污染物的环境界面化学与控制技术原理研究”科研项目获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我与舅舅面对面交流,就是与一位睿智而又具有忧患意识的、国际著名的环境科学专家交流,我深深感到舅舅的心灵博大,他深深地热爱着这颗蓝色星球,他用一辈子心血无怨无悔、执着地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地球“清洁工”。

今年92岁的舅舅在加拿大安度晚年,也许,他再也不能回到如皋,但是,我深知,舅舅的心里,永远装着故乡的土、故乡的水、故乡的云和故乡的亲人。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73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秋   水

秋 水

秋   水 傍晚的龙游湖,渐渐被晚霞映红。我静静地独坐在湖边,感受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慢慢的觉得这秋水渗透进了心湖,泛起一层一层的涟漪。   &n...

致桥上的一棵小树

致桥上的一棵小树

致桥上的一棵小树宋继高 去年,阳春三月的一天,我来到启东吕四港,这里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四次到访的地方。下午三点多钟,完成工作之后,正要登车返回,忽然发现,我停车的桥头,生长了一棵小树,我连忙赶过去看看,树很弱小,几根根须顽强的扎...

看戏

看戏

看  戏陈彦记得小时候,村称之为大队。父亲在邻大队做老师,我便在那儿上一年级。一次放学,父亲说要参加晚上的政治学习,让我先回去。排队刚出校门,大伙儿就像从笼子里钻出来的小鸟,叽叽喳喳,撒了欢儿向前跑。有的没有书包,夹着两本破书直往...

收藏脚印的人

收藏脚印的人

收藏脚印的人低眉 “岁月的拐弯处/林子里/有鸟鸣自花叶间飘落/一只蓬松着羽毛的青春在行走/液体的思绪/在滴落”天呢这是我十八岁时候的笔迹,谢老师今天找出来发给我……世上怎么有这样好的老师……我早就忘记,年少的自己,是什么模样。那青...

麻 花 辫

麻 花 辫

麻 花 辫郝然那年,年轻漂亮的她来到位于乡村小镇的县农业技术中学任教,担任我们高二(1)班的语文老师,一直到我们高中毕业。她皮肤白皙,明眸皓齿,身材适中,一头柔美漆黑的长发,梳成了一条又粗又长的麻花辫,辫梢系着红绳儿。摇来摆去的麻花辫散发着...

秀才巷循迹

秀才巷循迹

秀才巷循迹刘关碧踩着起起伏伏的古石板路,扣响一扇扇写满故事的木门,内心莫名的激动,如同遇见从未奢望能够遇见的故人。这弯曲悠长窄窄的小路,宁静得让人心痛。远处穿街而来的风如同异族的歌者,呜呜地来,轻轻捋过我的发丝,就从从容容地跑去,从头顶上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