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我家的四间新瓦房——吴国忠

季健2年前 (2023-07-21)散文随笔3198


我家的四间新瓦房

吴国忠

 

1981年,我刚上高中,家中两个哥哥都到了娶媳妇的年龄,仅凭三间茅草屋是不行的,好在79年和80年生产队工分分配高了些,三个一等劳力,一个五等劳力,除去交生产队的,两年挣得了500元,加上以前的积累,已把建房子的红砖、青砖、红瓦准备的着不多了,因为长江公社砖瓦厂的一个负责人与父母相熟,买不起好的标准,是买个一种按体积算钱的碎半砖,一样的用,记得是9元一个立方,可以抵两叁垛用,就是多费点工,多抹些石灰拌黄泥,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实际上总的算下来,并没有便宜多少,似乎是买的便宜草,烧了夹底锅。

红砖红瓦房,鲜有前墙用青砖显摆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是沿江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在这种房子基本见不到了,可能在偏远的乡下的楼房边还偶尔会看到,因为宅基地宽敞,建了新的,老的留着放放农具和杂物,也可能是为了一份念想。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长江公社(现称“乡镇”)都建起了三坐轮窑(砖瓦厂)。轮窑厂生产的砖瓦都是红砖红瓦。红砖的规格是11.5×5.5×24厘米;红瓦,又称红平瓦、大平瓦、洋瓦,规格约为26×38厘米,有长江公社砖瓦厂、二案砖瓦厂(国营)、二大队砖瓦厂,还有中心沙养殖场砖瓦厂,在全县公社中算是多的了。事实也证明,砖瓦厂的建立,一方面带来了乡镇集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农民建房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更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带了个好头。

70年代中期,农民建设三间红砖红瓦房又需要多少钱呢?我亲身经历,只需要一两千元钱。其中,红砖约一万三千块,每块3.5分钱,需550元(这是最大的一笔开支);两根水泥中柱40元(中柱两边的大插及壁柱用家中的杂木,无须花钱);9根水泥桁条约120元;杉木椽子约150元;旺砖3000块(每块两片),约160元;红平瓦1600片,每片1毛钱左右,约160元;石灰1.5吨,约75元;建房人员工资80~100元之间(主要是木、瓦工工资,每天一元。小工,农民之间互相伴工,无须付钱,有帮工,有还工);招待费用100~180元。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费用,总体费用也就在1500元上下。四间红砖红瓦房建筑面积在98~100平方米之间,总造价2000元,也就是每平方米的造价在20元左右。

可就是每平方米20元造价的房子,一般纯农户也很难建得起,只有家中劳力多的家庭,节省了几年才能建得起三间像模像样的红砖红瓦房。有俗语说:喝了几年薄薄儿粥,砌了四间大瓦屋。农家建了大瓦屋,亲戚们都要来祝贺,那时时兴说鸽子,吃上梁酒。房子竣工时,瓦工头要说上几句吉利话:新砌华堂喜洋洋,多福多寿喜满堂。喜得爹爹多富贵,喜得奶奶福寿长,喜得相公高官做,喜得姑娘嫁个状元郎,匠人还会在梁上往下抛主人家提供的圆子、馒头、笼糕和小粽子,下面会有很多人抢,既填饱肚子,又图个热闹。

我家把房子建好了,两个哥哥就相继经媒人介绍娶亲成了家,当时没有几间瓦房子,儿子想找媳妇难如登天。后来四间瓦房子,分给了两个哥哥,每人两间,我和父母仍住在三间老茅草屋,直至1989年我借债建三间五架六起红瓦房子为止。帮我每人还六百元债务的也赖掉了,我刚工作工资低,还得结婚养女儿,独自还了五年,想来心酸。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多数农民把外出挣得的钱首先用在建房上。拆去红瓦房,建起新楼房。从排列式、组合式,到飞檐翘角的古典式、现代气息的西洋式,我们长江公社大部分人家已拆迁搬进了政府的安置房,五层至18层的,早的没有电梯,现在都是电梯房子了。从此,红瓦房子只有在留存照片和梦中常相见了!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743.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我在家乡思念家乡

我在家乡思念家乡

 我在家乡思念家乡陈蓓蓓         秋光瑟瑟枫正红,层林尽染花烂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抓紧秋天最后的时光向我们展现他洒脱的画风。深秋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啊。  &nb...

那时的陀螺

那时的陀螺

那时的陀螺刘正林小的时候,我很喜爱陀螺。初时,缠住父亲,削了个粗糙的陀螺,我连蹦带跳,挨家挨户找小伙伴们炫耀了好半天。后来,条件改善,我“忍饥挨饿”,积攒了好些天的馒头干,在学校门口小贩那里换了个精美的陀螺。同学们喜欢带陀螺到学校,下课铃一...

扎进天山的怀抱

扎进天山的怀抱

扎进天山的怀抱                渔樵耕夫  谢通 当年读著名作家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一天,我能走近天山,亲近...

感悟年味

感悟年味

 感悟年味张玉兰岁月如流,这个年又过去九天了。总觉得现在这年味越来越淡。回想当年每进入腊月,就闻到年味了。尤其是记忆中的童年年味,比现在过年有滋有味,而且那种情景仍在眼前清晰可辨犹如昨天。可能记忆容易产生错觉也容易捉弄人。可惜的是...

回娘家

回娘家

回娘家曹继红正月初二,回娘家。这是老家传统的年俗,是出嫁前妈妈的叮嘱。女人这辈子亏欠的就是娘家,嫁人后,就不在妈妈家过年了,大年初一,按照习俗,是要在婆家的,初二则是嫁出去的姑娘收拾收拾回娘家的日子,也是丈母娘迎接女婿的日子。结婚20多年了...

大地孕育生命

大地孕育生命

大地孕育生命钱孝诚(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小学六年级学生)    去年,家里的一盆紫藤枯了,叶子由绿色慢慢变成了黄色,每根枝条都像一只无力的手,耷拉着,像是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我摘下它最后一片绿叶(这片叶子也有些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