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小男孩 ——虎子的故事
水乡小男孩
——虎子的故事
○万元坤
夏日,水乡人家的电视机开得少了,大家更愿意看广场电影。孩子们放了暑假,看广场电影的热情更高。一有了广场电影放映的消息,即便是不在本村,相距数里,孩子们也会鼓动爸爸妈妈或是开了车去,或是撑了自家的小船去看。孩子们更愿意坐了船去,因为广场电影开始放映后,他们可以爬到船蓬子上去看。那时候,一个小小的船蓬上会爬上四五个孩子。女孩子是妈妈的“小棉袄,她们大多数会偎依在妈妈身边,男孩子就不一样了,广场电影没有放映前,他们三五成群的在一起,有的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玩起了捉迷藏,有的则结伴跑到临近放映场的瓜田里去摘西瓜,摘下一个又大又园的西瓜,在田埂上㧜开,就连着瓜籽啃起瓜囊,瓜水流了一地。一个四五斤的大西瓜,几分钟内就被消灭的干干净净。水乡人家并不忌惮孩子们吃瓜,一是因为瓜田里的瓜太多,像被大青枣压弯了的枣树要疏果一样。二是这些孩子很勤快,张家的鸡窩要铲粪,李家的灰塘要出灰,他们消息灵通,常常是他们给种瓜的大爷报信,有机物可是最好的瓜肥,一车有机肥能多产一车瓜!虎子家的有机肥,在多数情况下,都是虎子约了小伙伴们,送给瓜爷爷的。
虎子在小伙伴中,常常扮演着“吹响集合号”的角儿,他在同年龄的儿童中有着一定的号召力,他受姐姐的影响,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他经常在放映开始前,协助电影放映队和村干部,做好照顾场上看电影的老年人的工作。张家爷爷,李家奶奶,虎子大都认识,没有带櫈子的,他会从自家的小船上,拿下来长板凳、小椅子,并且照看着爷爷奶奶们坐好。然后还会几次跑过去,看爷爷奶奶们坐的稳当不稳当。
有时,放映场会借在学校的操场上,村委会还会利用放电影的机会,结合当前的工作来个“大拼盘”,打个“组合拳”,讲它个“一、二、三、四”。 虎子也总会不声不响的帮助做一些事。比如,打扫场地,帮助竖杆子,拉幕墙,装喇叭。他还会从家里拿出一扎“农户山泉”的纯净水,带到放映场上,送着放映员叔叔、婶婶喝。
虎子特爱看反映乡村生活的影片和科教片。《白毛女》、《柳堡的故事》、《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这些经典的老影片,他也很爱看。在学校里,老师常常讲影片里英模人物的故事,讲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封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讲新中国的发展变化,讲保护生态环境,爱护青山绿山。 虎子有着超强的记忆力,他把影片里看到的、老师讲的写到作文里,说给弟弟妹妹们听。从广场电影里,虎子和他的小伙伴还学会了唱许多只水乡歌曲。被称为水乡金歌的“数鸭蛋”、“九九艳阳天”,虎子都能唱上好几段。
农村放广场电影,播音喇叭的音量很高。夏日的七月天,有的人习惯了在家门口的老槐树下乘凉,还有的老人因行动不便而留在家中,他们看不到,听不清,虎子就建议放映员叔叔婶婶,把扩音喇叭装的更高一些,音量放的更大一些,让寂静的夜空里只有电影的声音。
广场放电影,村委会凑“拼盘”。村主任常常会拦在电影放映前,先讲它个“一、二、三、四”。村里的老主任年岁大了,新来的主任是个年轻的女大学生,刚进村时,比较腼腆,有人背地里叫她“嫩竹扁担”。
新主任很喜欢虎子。一天,她为了在广场电影放映前,讲好“一、二、三、四”,特地把虎子找来,交给虎子一个任务,把村里的那位已八十岁高龄的揑面艺人请到村委会来。 虎子很喜欢这位新来的村主任,把她当成自已的亲姐姐。 他想知道村主任为什么要找捏面艺人,于是试探着向新主任姐姐提出了问题。主任姐姐笑着对虎子说:“虎子,你喜欢揑面人揑的小面儿吗?这可是一门艺术。《三国演义》里的大刀关云长,《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水浒传》里的武松、李達,《杨门女将》里的穆桂英,还有抗金名将岳飞,还有……,老艺人的手艺不能失传,我们要一代代接过艺术的接力棒。现在是暑假,老艺人带徒的工作我来做,这个学徒工,就由你和你的几个小伙伴来当。” 虎子很快付诸行动,新主任在几天后的一场广场电影中,把这件事也列入了她的“一、二、三、四”。新主任的讲话,让大家津津乐道,电影放映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