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结识·熟识·共识
初识·结识·熟识·共识
江东瘦月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知不觉间,博爱医院已经风雨兼程二十载。从初识、结识到熟识,我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初识那会儿,她的“乳名”叫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是从邓元医院“蜕壳”过来的。头一回,我去看望住院的姨父。姨父是泰兴人,还是舍近求远来到这里求医。其实,胆结石手术也就是开个“小刀”而已,可他为何偏偏要“吭哧吭哧”坐上拖拉机,抱着被褥衣物,来到如城“三环外”、如泰运河北岸的四院?姨父说:“在这里做手术心里踏实。”服务好,名声响,自然近处、远处的患者都像螺丝、铁片似的,往这大磁场上吸。确实有一些外地口音的患者在排队挂号、住院治疗。只是这医院的规模并不大,床位也少。这便是我的“第一印象”。后来,我到如皋市广播电台当编辑,从通讯员谢桥根的来稿中,断断续续知晓了一些消息,那家医院改制后,更名为博爱医院。很显然,这“名头”脱了乡镇医院的“土气”。再后来,我在电视台“混”了个“芝麻绿豆官”。博爱医院有意与电视台合作,联袂打造《博爱健康园》专题栏目,首开县级民营医疗机构设置科普类电视栏目的先河。这手笔,这气魄,确实够大的!这一回,我得了一个“制片人”的头衔,在医院和电视台两头跑。我和同事们一道前期策划、现场采访、撰写新闻、编辑制作,忙得不亦乐乎。我们也欣喜着博爱医院医护工作者手术成功时的欣喜,快乐着大病痊愈患者的快乐。镜头定格着如皋卫生系统杀出的“黑马”那矫健的雄姿,文字镌刻着可以载入全市医疗卫生史册的精彩章节。前头说到的“初识”,只是蜻蜓点水;之后的“结识”也是“公事公办”,因为工作关系。而接下来讲述的“熟识”,是我以患者家属的身份,与博爱医院医护人员的深度接触。2017年春天,父亲被确诊患上食道癌。我懵了!母亲刚刚去世不久,如堂屋的大门被拆卸了一扇门板,“呼呼”的风,穿堂而过。我一定要拼尽全力,保护好仅存的这块“门板”!父亲是个犟脾气,一向宁折不弯。在村子里,时常会听到一些年长者得绝症落得人财两空的传闻。他曾经说过:“如果我得了癌症,就不治疗。”从博爱医院拿到父亲的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我一时不知所措。怎么癌症就落在这个“倔老头子”的身上,我又如何把这个消息委婉地告知,究竟到哪里住院治疗为妥呢?冒志明副院长是如皋肿瘤诊治的权威,我把报告拿去,请他拿个主张。他仔细端详后,认为癌变组织部位偏上,动手术的风险较大。“综合评估”后,还是决定实行放、化疗。其实,从我老家白蒲到博爱医院,比到位于平潮镇的南通肿瘤医院的路途还远一些,而且我的堂妹在南通肿瘤医院当医生,当会多得到一些关照,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我只是避重就轻地哄父亲,食管里长了息肉,需要住院输液、吃药、打针。其实,对最亲最爱的人撒谎,是何等残忍,内心恨不得以自己的疼换取亲人的痛。那份苦楚,是局外人所无法体会的。人们常说,一个谎言需要十个谎言来圆。我只有请求放疗科的季主任和护士“合伙圆谎”。她们都心领神会。对我父亲放疗,只说是“激光照射息肉”;化疗时,只说是“吃苦药,会有一些药物反应”。父亲对我说:“这几天,总在掉头发,你去买一条枕巾来,不能弄脏了医院的床单。”“没事的。被褥换洗一下就是。过一阵子,头发就会长出来了。弄不好,长出来的全是乌黑的头发呢。”护士笑意盈盈地打趣。父亲咧着嘴,下意识地捋了一下毛发稀疏的脑壳,俯身去掸落发。在如此和谐的氛围中,这医患关系恰如鱼水关系。只是分不清哪是“鱼”哪是“水”了!按照季主任的吩咐,需要两次化疗,四次放疗,每间隔半个月再来。父亲每次都像走亲戚一般,开心地来,高兴地回去。直至父亲第四次放疗时,同室病友说起化疗如何“挨搞”,父亲回忆起之前的呕吐和脱发,这才明白自己是得了癌症,是我们跟医生、护士“串通一气”编造了善意的谎言。父亲望着季主任,喉结蠕动了一下,他是个木讷的人,没有吐出一个字。我从他的眼神里,读懂了他的感激在心口难开。
如今,父亲吃得好,睡得香,身体棒棒的。他说不出“医者仁心”的词语,只是时常在家里记起那些医护人员的好。这不,秋收后,他若有所思,对我说:“你带点花生送去,也不知那些医生、护士的岗位调动了没有?”口头上应承着,我心知肚明:博爱医院的医生是不会接受患者钱物的。在一次策划活动中,医院领导布置我撰写广告语的差事。“比家更温暖”,由记者、患者家属发自内心感激之情的这一宣传语,已经被博爱医院、护理院广为应用。这倒也不是显示我的“学识”,表达的是患者以及社会的“共识”。这些年,博爱医院被评为全国诚信民营医院,晋升“二甲”医院,去年,又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竭诚携手,成为分院。科室不断“扩容”,地盘越来越大,诊疗水平与时俱进,荣誉接踵而至,我不禁一次次击节叫好!二十年风华正茂,千万丈豪情满怀。博爱医院七百余名医护工作者正不忘初心,踏上又一个奋斗征程。摄像机架设到位,焦距已经调准,作为博爱医院发展史的忠实记录者,我期待着下一个精彩“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