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我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季健3年前 (2022-01-15)散文随笔3576

我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写在如皋市人民医院100周年 


陈正言

一个医院历史越悠久,积淀越多,如皋市人民医院建院100年,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离不开一代一代人学术和精神的传承。我70年代末到医院工作,至今做内科医生四十多年,始终有一个感觉,我们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
我在医院工作的漫长岁月里,受到许多老前辈的熏陶,受益匪浅。黄道贯、徐国光、薛辉强、王世襄、李庭芳、李世楷、蒋盛炎、王杏林、曹学兰、周国祥、徐乃康等等,这些闪亮的名字,是上世纪50-90年代医院的中坚力量,支撑着我们医院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口碑,他们都曾经是如皋人公认的名医,有些在南通地区也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在我的从医生涯中都得到过他们的帮助和指导,这使我终身难忘。李庭芳医师是解剖学出身的普外科医师,手术如行云流水,层次分明,一台手术简直就是一次艺术创作。徐国光医师接受新知识快,并迅速应用到临床中,查房分析深入浅出,既有基础医学又有临床经验。儿科王杏林医师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病情了然在胸。王世襄医师胸怀坦荡,中西结合,敢于创新,提携新人……这些前辈言传身教,使我们当时的年轻一代能很快成长。这些前辈,有些已经作古,有些也是耄耋之年,但医院发展,浸透他们的汗水和青春。这里我要重点提一下黄道贯医师和周国祥医师。
我在来人民医院工作之前,就听人说:黄道贯不简单,能背《实用内科学》。这本书被称为中国内科医生的“圣经”,是几百万字的鸿篇巨著,能背下真乃神人也。我几次想问他,但不敢,怕引起尴尬。有几次跟着他查房,他的分析思路清晰,引经据典,其中引用最多的就是《实用内科学》,甚至能说出第几页,我回来查看后,果然不差。有一次我在他的办公室看见这本《实用内科学》,书翻得很陈旧,上面还有一些批注,有些页面已经损坏,但却保持整洁,看来这传言不虚。这种韦编三绝的治学精神,至今仍鞭策着我不断进取。
有人说,黄道贯会咬文嚼字,确是这样。他讲话语速很慢,似乎惜字如金,很难被人找到破绽。对于一些疑难病人,他从不匆忙下结论,而是认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最后才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于下级医师一些不准确的表述,他常不厌其烦地加以纠正,目的是坚持科学态度。80年代初他的一次讲座,至今我都记得。那次他讲的是心脏病,其中讲到“心动周期”这一概念时,他的讲法与众不同。心动周期是指心房或心室每收缩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这时他特别高声讲:“你们要记住‘或’而不是‘和’。”接着他反复强调这个“或”字,我当时很受震动,觉得强调得很有道理,其概念之清晰令人叹服。在南通医学院任教时,我曾听过不少生理学教授讲过“心动周期”,甚至也观摩过教材的编写者,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金惠铭教授讲课,都没有哪一位强调这个“或”字,我自己在看书的时候也不知读过多少遍,却从没有想过这个“或”字的真正含义,以致使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反弄得模模糊糊,这个咬文嚼字真是咬得准确,嚼得精彩。可见他读书之细,基础之牢固,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记得有一次,我值班收治一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需要作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检查来明确诊断,这个人脊柱有点畸形,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能在常规部位穿到脑脊液,甚至请麻醉科医生帮忙都没有抽到。那时检查手段有限,不获取脑脊液,几乎无法用药。不得已向院长室回报,碰巧那天是黄老值班,他来到病房了解了一下病情,看了一下病人和穿刺的情况,摸了一下腰椎,果断地说,要换个位置。接着,他亲自消毒、戴手套,用那看似不太正规的手法,在我的原穿刺部位的上方进针,说时迟,那时快,只听他说了一声:“穿到了。”我有点似信非信,等他拔出套管针芯后,脑脊液点点滴出,真是一针见液,当时我心中佩服之至。后来仔细琢磨,终于明白,在非常规的部位要用非常规的手法,书本的知识必须灵活运用。
黄道贯医师已离我们而去,但他那扎实的基本功,高超的医术,他那认真读书,勤于实践的精神是我们永远的宝贵财富,在学术浮躁的今天,尤显珍贵。
周国祥医师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忘年交。90年代我尝试搞科研时,得到他的无私的帮助,当时他是主管科教的副院长。他帮我联系专家,联系调查点,还与我一起去乡医院,走村入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甚至亲自填写调查问卷,而在最后鉴定报奖时,他却不声不响,名字排得很靠后,这种精神使我感动。他虽然与我不是一个专业,但他对我指导和帮助却很大,有一事我印象深刻。
90年代初,我诊断了第一例早期胃癌,这大概也是我院发现的第一例早期胃癌。该患者是某医疗机构负责人。胃镜检查时发现胃角上有一圆形浅小溃疡,直径不到1厘米,但活检是癌,我判断应是早期胃癌,需手术治疗。手术当日,家属请来权威专家主刀,打开腹腔后,专家一番探查,发声了:“把做胃镜的医生找来,看看胃癌病灶在哪里?我怎么摸不到。”一个电话召我到手术室,我感到有些紧张,这毕竟是我诊断的第一例早期胃癌,当时外科学界对早期胃癌的概念还比较生疏(其实手术探查时能摸到肿块已经不是早期了)。在我进手术室时,周国祥医师就站在门口,把我拉到一边,关切地问:有没有把握,有把握就坚持,我支持你。他的话顿时提高了我的勇气。我对专家说:“癌灶在胃角中央,很小,你再摸一摸。”又是一番探查,仍然没有摸到。这时面临着是切胃还是不切的问题,按照外科原则,应该关腹了,就是说,病人白挨一刀。这时手术全部停下,十多双眼睛齐刷刷盯着我。我与周院长商量了一下,当机立断:“做胃切除,切下的胃再检查!”这话不是轻易讲的,因为毕竟这个小癌灶是我亲眼所见,而且已为病理证实,如果不切,后患无穷。当然也与周国祥医师的鼓励分不开。胃切除术后,周国祥医师与我一起将切下的胃剖开,在自来水龙头上反复冲洗,一个黄豆大小的病灶显露出来。我悬着的心放下了,周国祥医师也松了一口气,指着溃疡说:“看!这就是病灶。”外科专家用惊异的目光仔细瞧了瞧,问了一句:“这么一点点?”。是的,就这一点点处于萌芽状态的癌。术后病理为“低分化腺癌”,且是原位癌,根治效果最好,术后不需化疗。这个病人一直活到现在,已经80多岁,仍很健康。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小胃癌可以在内镜下完整切除,不需要开腹手术,这是后话。
当此人民医院建院100周年之际,回顾医院的发展历程,使人激动。我想这是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的结果,其中代代传承起了重要作用。国家是这样,社会是这样,医院也是这样,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更上一层楼。今天,我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我还是要感谢所有曾经帮助过我,提携过我,与我分忧解愁,与我共同奋斗的老前辈。在这里我引用一下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话与读者共勉: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77.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摸  秋

摸 秋

摸  秋钱  进童年的往事一箩筐,随意拎起一个都是那样的妙趣横生……儿时,每逢中秋月圆之夜,农村人家便端出小方桌,摆上月饼开始烧香敬月神。这时候却不见孩子们的身影,原来都趁着月光,溜到田里“摸秋”去了。“摸秋”...

守松如松

守松如松

守松如松赵宏建杨守松也是属于走在路上没人多看一眼的人物,黑且瘦,虽然也着西装戴着眼镜,但满脸的沧桑。我先是在《扬子晚报》繁星副刊上读到杨守松的散文,后来在南通与苏州两市文联共同主办的活动中与杨先生初次相遇且在宾馆促膝长谈。1995年8月的一...

最是书香能致远

最是书香能致远

最是书香能致远如皋市实验小学五(11)班初冬,雪未至,霜早降,背一阙宋词,丘壑苍茫;诵一首唐诗,唇齿留香;读一本好书,一路芬芳......入冬了,我们的读书征程又一次起航——1.喵,洋芋来了      朱艺丹这...

西藏纪行

西藏纪行

西藏纪行渔樵耕夫  谢 通 我们不仅需要红酒与香肠,我们还要诗与远方。因此我们去了还能算得上远方的西藏,从东海之滨来到西南边疆。我还边走边玩,信手涂鸦几首小诗用来装模作样,其实就是顽童一个,心血来潮扮...

小城春早

小城春早

小城春早陈燕周末,去南门桥菜市场。去市场买菜,是近两年新增的爱好。有段时间依赖天猫超市和飞牛网,尽享足不出户送货上门的便捷的同时,也承受了每每打开袋子时抽中“谢谢惠顾”般沮丧的心情。蔫头耷脑的叶菜和莫名颜色的肉类,让人怀疑它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星光不问赶路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沈小菲周末回家,94岁的奶奶正笑眯眯地坐在灶前烧火。妈妈告诉我,奶奶知道我们今天回来,兴奋得很,一早便起床,梳头洗脸,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我知道,年迈的奶奶在前年骨髋节摔断之后,尽管现在尚能拄着拐杖行走,但行动着实大不如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