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许和尚”—— 周荣林
回忆“许和尚”
周荣林
1985年左右,我9岁光景,暑假里在江安汽车站卖水。
那时江安汽车站,紧靠江安乡政府。乡政府有个院子,我经常到院子里瞎逛,临近马路边,有个二层红砖简易楼,好像是江安唯一的楼房,算是江安的标志性建筑吧。
汽车站,也很简陋,一间售票处,两间候车室,外加几间生活房。售票处里有老式黑色电话机,打电话时要先摇。江安就两个电话机,还有一个在江安派出所。
车站有两名工作人员,是一对夫妻,男的叫金雷学,我叫他金师傅,女的姓周,我称呼她“孃孃”(如皋方言,书面语是姑奶奶)。他们夫妻,慈眉善目,对我很好,满是善意。他们有一双儿女,儿子挺帅,女儿非常漂亮。
江安汽车站的院子里有口井,我用吊桶打井水,然后放些颜料和糖精,颜料是可食用的,这是他们夫妻免费送给我的。然后倒进玻璃杯里,杯口放一小块正方形的玻璃,以免尘土等飘进来。
大夏天,我就在汽车站门口的马路边卖水,3分钱一杯,有过路的人来买,更主要的是长途老式客车上的旅客买,因此我就盼着客车停靠车站。
在江安汽车站卖了三年水,对在汽车站谋生的人非常熟悉。当时没有出租车,因此附近老百姓就到车站踏“二轮车”,就是在自行车的座上,绑些棉布或者海绵,送旅客。
他们每天都排队的,今天排第一个,来了生意,就让你第一个送。明天就排最后一个了。排最后一个,基本没啥生意了。
在踏轮等车有个光头胖子,叫许应道,我叫他许和尚,大家也跟着我叫他许和尚。他最爱捉弄我,有时突然把我短裤扒下来,然后大家哈哈大笑,他也笑。
他的自行车跟别人稍不一样,整洁,结实。二八大杠下边,用白色帆布做了一个车兜,里边可以放水烟,铜制的,里边有水,一吸,有水响声,我一吸就能吸到水,非常苦涩,他们却吸不到水,好像有技巧。
有时,别人来了烟瘾,这个水烟就借来借去的。但许和尚从不借人的,好像也没借给别人过。
60年代,江中有个食堂师傅,倒玉米粉时,不小心掉进烧粥的大锅里,被烫伤了,捞上来后惨不忍睹。就是许和尚把这个师傅绑在自己背上,踏着自行车去南通的医院抢救,那时江安到南通没有高速,只有一班客车,弯弯曲曲的石子路,大概90公里左右。
很遗憾,食堂师傅没能救活。许和尚,把去世的师傅又绑在背上,踏着自行车回到江安,胆挺大的。
难忘许和尚,难忘卖水的日子,一晃38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