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母亲——吴国忠
忆 母 亲
吴国忠
2008年2月4日,母亲大脑大面积血栓半个月后,于2月18日,农历正月十二,她带着遗憾,带着无奈,带着未了的母子情走了。她走得是如此的匆忙,走的是那么的从容,走完了她短短77年的人生。
再也没有喊我乳名“汉宝儿”的母亲了;再也看不到忙前忙后、辛勤操劳的母亲身影了;再也吃不上母亲为我们做的手擀面、摊烧饼、蒸馒头、炒糍粑、各种菜饭等带着家乡味的美食了;再也听不到母亲恨铁不成钢的打骂声了;再也见不到一喊“妈妈”就应,站在门前迎着我们回家的母亲了!我以后只能在梦里见到您,才能再喊您一声“妈”!
毕淑敏《孝心无价》一文里,有这样一句名言:“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是年2月4日早晨,您跌了个跟头就深度昏迷,送进医院后就一直没能开口,经CT检查,患上了脑部大面积血栓,也就是脑中风。至去世时,滴水未进,医院前后抢救了十多天,药物和氧气没有能唤醒您。生命的最后几天也就是药物、氧气维持。那一年我记得下大雪,天气特别寒冷,我灌了热水袋给您取暖,因为心急,热水袋没有用厚布裹好,把您腿上的皮都烫脱了。您都不知道说疼,我因为自己的鲁莽一直后悔至今。
我见证了您痛苦的最后历程,做儿子的只有干着急,一点办法也没有。我们虽然尽了力,但还没有完全尽到心,尽到孝。亲眼看着母亲您的生命慢慢消失,那是多么的残忍,心中的痛苦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也从您走前眼角的眼泪里看到了您对儿子们的爱和不舍。
由于儿子年底财务结算工作太忙,早晚未能回家,没有照料好您,您自己才不慎从床上摔下跌倒,也可见您当时的无助。因抢救不及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结局,让您的生命从此在人间消失。让我们做儿子的失去了敬爱的母亲,做儿子的没有做到忠孝两全,造成了终身遗憾和对您的愧疚,更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宝贵。
母亲您出生贫寒,一个平凡的纯农民。您在8岁时就失去了父亲,还有两个弟弟要照顾,后来又添了两个妹妹。姥姥经常带您出去做农活,到一公里外的地方捡棉花、割麦子、收种水稻等农家活,一天的学堂都没上过。您生前告诉我说,当时还没解放呢,有土匪、国民党兵、日本鬼子等恶人,晚间经常骚扰百姓,大人不在家,您就用木棍、坐的凳子等物件撑着破旧的大门,整夜、整夜不敢睡觉,还不能哭出声来,怕引祸上身。我们现在想想,那种怕的日子真是不好过。
您18岁就从南通五接桥龚家头圩嫁到我们吴家,当时我老家在南通平西乡8大队7队。后来由于家里太穷,您与父亲一个担子就把家搬到了永安沙(现如皋市长江镇二百亩村二组)。“楼蓬车子”一边坐着您,一边就是全家的家当,父亲推行了30多公里,就来到了新家。当时爷爷奶奶子女多,穷的没有办法,才“穷奔沙滩,富奔城”。时年永安沙滩涂涨起来的土地多,有地就有吃的、用的,将来就会过上好日子。
那时,你们是用爷爷给的两包轧好了的皮子棉花和黄豆饼购买了三、四亩薄田,维持一家生计。谁知道买田几年不到,就开始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等继续改制,田全部归了集体,加上以后逐步生养了四个儿子,生活就更艰难了。
一家人就靠父亲到滩上斫芦苇换生产队里的大劳力工分,用分的芦苇草、芦苇,换些钱,维持家用。您除了做一大家子所有的家务,生产队的工分还不能有一点落下,只好起早贪黑的辛苦操持,掌管着全家事务。
我小时记事起就看到您为父亲下滩斫芦柴准备鞋子和衣服,整夜忙碌的情景。下滩斫芦苇,有芦苇根尖儿,鞋子、衣服要特制,否则容易割破。当时就用老布(棉坯布)一层一层地缝,鞋子、帽子、大衣、绑带,都是靠一针一针缝起来的。现在想想,真是了不起。就这样一年复一年,把我们兄弟四人抚养长大,娶妻安配,这些就是您母爱的最简单的表达。
您的慈爱、您的奉献如今仍历历在目,数不胜数,无法用文字全部表达,只有用心去慢慢回味。每次我们做错了事,您总是唠叨过没完,虽讲不清大的道理,但要求我们做个好人的道理您还是非常清楚的。最让我难忘和感恩的是:您虽然一个字不识,但一直坚持让我们上学,兄弟四个中有三个上完高中,一个上完初中,这在当时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您坚信上学能改变儿子们的命运,多了跳出贫苦的机会。“好好上学,就有肉和米饭吃”,最简单的话语,讲出了奋斗的大道理。
我们现在已经过上了“有米饭吃,有肉吃的”好日子了,可您已经不在了。我们没有能尽到孝心,没有能让您在有生之年,享受到幸福的晚年,作为儿子心中一直有愧。年近花甲的我每每想起慈爱的母亲,仍不禁泪流满面!
今年正月初六,我带着您的媳妇和外孙女婿专门前往我们的老家园地上去看了看。老家发展的非常好,老园地被崭新的三层楼房和两大间豪华的厨房填满了。现在的园地跟过去差不多大,东西长度和南北宽度分别仍为40米、25米以上。小姑一家过的十分富足,我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也想起了您35年前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跟老家爷爷、奶奶、大姑、小姑争吵得面红而赤的场景,您的目的是为了把我们养活的更好。
那时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张凳子都是宝贝;一捆竹子,一根木头,一斤粮食,甚至于一捧柴草都是十分珍贵的。我们现在也渐渐老了,能体谅到您当时护犊子的心境。如摆在当今,所谓的一些家私,根本不值一提,大家都谦让一点,就不会因此伤了一大家子人之间的感情。说来还是因为当时大家都穷,都艰难。虽然您没有争来什么,但您很勇敢、很伟大,总是想用您的羽毛护着您的儿子们!
父亲先您九年去世,您也于十五年前的那天走了,我们成了没有父母的孩子了,没有家了!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亡,家就散。我们兄弟就各自珍重,聚少离多了,我们的人生只剩归途了。
假如真有天堂和灵魂的话,我会仰着头对天呐喊:“妈妈,妈妈,您和父亲过的还好吗?儿子想你们了,儿子将铭记您的教诲,踏实工作,老实做人,爱护身体,珍爱生命。”
谨以此文,纪念亲爱的母亲、亲爱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