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六 ——安定先生得名记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六
安定先生得名记
作者:隐溪闲叟
北宋期间的如皋,扶江接海,名人荟萃,更诞生一代大儒胡瑗。笔者结合地理考证对安定乡在北宋时到底是不是如皋县西乡名称展开研究。
从明清设定的安定乡来分析,其范围是否包括如皋县南十里‘胡安定先生墓’,笔者尚不能确定。通过对比文献,发现在胡先生过世时及之前,北宋名臣为胡瑗的墓志、墓表、呈状、寄诗中用词均称为‘胡先生’。南宋自朱熹撰《三朝名臣言行录》及重新编纂的《程氏遗书》中时称胡瑗为‘安定胡先生’。明朝初期按学者通行叫法又称‘安定先生’。之后才有了‘胡安定’(先生)的叫法。当今世人一般依据《宋元学案.安定学案》记述的考源,认为胡安定之名是溯其源,是因为胡瑗五世祖世居陕西安定堡(一说甘肃),故世人尊称“安定先生”。笔者认为后人用先生五世祖居住地为其赋名不符常理。可见‘安定’之名解释,带有后人牵强附会的因素。
参照宋初三先生中其他两位先生“徂徕先生”和“泰山先生”来理解“安定胡先生”中的‘安定’,应该是指胡瑗常居之地--如皋县安定乡。那文献中有相关记载吗?
一、《胡氏家谱》的记载
徐建平主编《胡瑗》(中国文史出版社)辑自《胡氏宗谱》一篇苏轼的《谒安定胡先生墓》。文中“伟哉安定叟”,即是指安定乡或安定书院的这个老头,因为安定书院的先生肯定众多,应该不止胡瑗一人。故笔者认为,苏轼所题《谒安定胡先生墓》基本证实了“安定”实为如皋西乡名,可知安定作为地名之称应当不晚于北宋元祐年。
二、地方志籍的记载
《道光泰州志》儒林篇:“胡瑗,案文昭(谥名文昭公)居如皋之安定乡,冢亦在是,见县志(不知是哪个版本),故学者称安定先生,府志以如皋非扬属故不载,考《东都事略》云如皋人,《宋史》云海陵人,宋时如皋属泰州”。结合欧阳修为胡瑗所作《墓表》可证实如皋县安定乡是胡瑗居住之地和墓冢之地。
综合以上及系列推文基本可以证实苏轼是在1089年9月15日这天是到如皋县安定乡谒胡瑗墓。在此呼吁乡人应当用“胡瑗,字翼之,伟大的教育家,因其居住与归葬之地在如皋安定乡,后人称其为安定先生”来向外界介绍本地历史名儒胡瑗,尽量用安定先生胡瑗作为标准表述,少用胡安定来表述先生,因为‘安定’不是胡瑗的号、字,只不过被宋元学案溯错源后的误称,并以讹传讹至今。
作者简介:周青,笔名:隐溪闲叟。如皋财政系统工作人员,喜研究历史文化,拾闲人生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