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迹北宋如皋 > 正文内容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七 ——安定胡瑗墓原考

陈蓓蓓1年前 (2024-01-18)寻迹北宋如皋3588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七

安定胡墓原考

作者:隐溪闲叟

泰兴市珊瑚镇洋港村,交界于如皋市,约在如皋市江安镇黄家市西三里,古传境内有胡瑗夼。‘夼’者,大水洼也,现靖如、靖泰界河,前生乃为大江,长江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为肥沃的黄土地,也留下了一个个大水洼。后来这些水洼边渐渐有人安居下来,由于明朝时珊瑚地域隶属如皋,乡人故以胡瑗、李兆、王锡为地名。当地有一说,胡瑗出生在泰兴市珊瑚镇洋港村东头的胡瑗夼(口语似‘河印匡’)。此说与文献记载胡瑗出生于其父任职地基本相符。如皋西南有古宁海城,《大明一统志》等文献亦记载:古宁海位于现泰州东南100里。image.png

《泰州志》记载的贡学古迹,笔者通过《景德禅院的故事》推证了北宋时泰州贡学、州学在南山寺即古宁海城周边,此处《嘉靖如皋县志》记载为安定乡。故可知明时安定乡与宋时宁海军有重叠。靖江孤山则是北宋水军驻守之地,现泰兴珊瑚镇离胡瑗父亲胡讷任军职之地较近。故笔者认为《道光泰州志》儒林篇:“胡瑗,案文昭(谥名文昭公)居如皋之安定乡,冢亦在是”可信。

《退庵笔记》一66<安定墓志>:“刘公忠孕,纂州志艺文,只列胡安定、储文懿、王心斋、林东城四公墓志,余不采。最有识第,原刻安定墓志下不著撰人名氏,康熙已亥魏莱芜重刊本因之,雍正志又因之,皆不著名,读者疑焉。顷考《如皋县志》,始知为宋端明殿学士蔡襄撰《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志》,欧阳文忠公撰《胡先生墓表》,称其世次官邑与其行事,莆阳蔡君谟具志于幽堂者是也。文忠所撰墓表竝(并)海陵许氏南园记,刘志不收亦是一缺”。

笔者前述文章推证了,苏轼在1089年9月15日这天到如皋县安定乡谒胡瑗墓,并留有<谒安定胡先生墓>一文,文中“安定叟”印证胡瑗葬于安定乡。但这与蔡襄《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志》载其葬在湖州乌程县何山之原有很大区别。

另欧阳修《胡先生墓表》全文为:先生讳瑗,字翼之,姓胡氏。其上世为陵州人,后为泰州如皋人。先生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故其为法严而信,为道久而尊。师道废久矣,自明道、景祐以来,学者有师惟先生暨泰山孙明复、石守道三人,而先生之徒最盛,其在湖州之学,弟子去来常数百人,各以其经转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备,行之数年,东南之士莫不以仁义礼乐为学。庆历四年,天子开天章阁,与大臣讲天下事,始慨然诏州县皆立学。于是建太学于京师,而有司请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为太学法,至今为著令。后十余年,先生始来居太学,学者自远而至,太学不能容,取旁官署以为学舍。礼部贡举,岁所得士,先生弟子十常居四五。其高第者知名当时,或取甲科,居显仕,其余散在四方,随其人贤愚,皆循循雅饬,其言谈举止,遇之不问可知为先生弟子。其学者相语称先生,不问可知为胡公也。先生初以白衣见天子,论乐,拜秘书省校书郎,辟丹州军事推官,改密州观察推官。丁父忧,去职。服除,为保宁军节度推官,遂居湖学。召为诸王宫教授,以疾免。已而以太子中舍致仕,迁殿中丞于家。皇祐中,驿召至京师,议乐,复以为大理评事兼太常寺主簿,又以疾辞。岁余,为光录寺丞、国子监直讲,乃居太学。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嘉祐元年,迁太子中允,充天章阁侍讲,仍居太学。已而病不能朝,天子数遣使者存问,又以太常博士致仕。东归之日,太学之诸生与朝廷贤士大夫送之东门,执弟子礼,路人嗟叹以为荣。以四年六月六日卒于杭州,享年六十有七。以明年十月五日,葬于乌程何山之原。其世次、官邑与其行事,莆阳蔡君谟具志于幽堂。呜呼!先生之德在乎人,不待表而见于后世,然非此无以慰学者之思,乃揭于其墓之原。六年八月三日,庐陵欧阳修述。

image.png按此墓表,胡瑗葬于乌程何山之原。《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志》载“志宁、志正皆力学;志宁永州知州;志正,携父衣冠归葬如皋太子中允墓左,遂守墓”。为何选择葬在湖州,难道是因为他在湖州授学的缘故?于常理不通。志正携衣冠归葬,却载为‘遂守墓’,衣冠墓也要守?为何不载湖州谁守墓?《嘉靖如皋县志》记述:“安定先生宅,在县南十里。先生父胡讷任宁海节度推官时家此,遂产先生,今遗田产祖宅,呼为胡家庄”“胡节推墓,在县南十里,胡家庄”“安定先生墓,在祖茔侧,岁久平夷。此为先生幼子志正携归衣冠藏。志正早卒,亦祔葬焉”。胡瑗父讷为宁海军节度推官,可称胡节推,1057年8月10被追赠太子中允。1056年12月5日敕胡瑗为太子中允,胡瑗也曾任保宁军节度推官。那胡瑗及其父两人的墓均可称为胡节推墓和太子中允墓。因如皋县志另载安定先生墓,那志中胡节推墓,应是指胡瑗父亲胡讷的墓。但又另外说安定先生墓在祖茔侧,应当又与胡节推墓一处,为何不合并一起说成是胡瑗的家族墓。有点费解!

《胡氏家谱》对胡瑗世系墓葬记述如下:“曾祖父胡韫,陵州刺史。葬安定崆峒山”“祖父胡修己,先为阳羡主簿,后周952年(也是保大十年)转任海陵司寇参军,以如皋马塘河(韫?西?)守,土地稳厚,遂卜居。image.png葬县南十里官路东之原”“父胡讷,字存仁,以进士雍熙乙酉(985年)得任工部员外郎,端拱戊子以议论不合,谪宁海军节度推官,遂不仕。辟居县治南十里许,所置田亩环绕庐舍,安定胡氏庄名由此始,子孙世居之。后周显德丁巳957年生,配隋氏赠京兆夫人,继陈氏封宁海夫人,转运使、知徽。葬附考垅”。可知胡瑗向上二世,均葬于如皋,而曾祖父是葬于安定崆峒山。胡韫父禹谟,祖父询,都葬在陵州汶川县龙泉山。家谱中与世传史册严重不符的是两处,一是胡讷并未任宁海军节度推官。二是蔡襄《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志》所载胡瑗的两个女儿,到了家谱记载为胡瑗的两个女儿了。再说,胡瑗曾祖父胡韫归葬安定崆峒山中的‘安定’会是陕西、甘肃的安定吗?存疑!

由此笔者综合判断胡瑗的墓原所在地概率大体为:40%在如皋南十里,现大明胡瑗墓处(但此处不属明清时期安定乡);35%在北宋时海陵南园附近,疑在泰兴小南湖风景区至珊瑚镇一带(此处无确切记载);15%在浙江湖州(有文献记载却不符逻辑);10%葬在含安定乡的其他某处。没有考古证实,一切推论都有可能。违于当世文献的,并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而增加一条思考路径而已,以备证尚未考古得实的事项。期望胡瑗先生的墓志铭仍在地下,更希望凭此实物来解答历史迷案。

image.png

作者简介:周青,笔名:隐溪闲叟。如皋财政系统工作人员,喜研究历史文化,拾闲人生乐趣。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85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一——文豪苏轼过如皋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一——文豪苏轼过如皋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一文豪苏轼过如皋作者:隐溪闲叟《胡瑗》(中国文史出版社)载有苏轼《谒安定胡先生墓》一文。但编者将“元丰己巳”标为疑为有误,提出“是耶,非耶?待更考”。笔者一直在寻找“首用‘安定胡先生’五字表述先儒胡瑗的人是谁”,由此得...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二——西湖梦寻到如皋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二——西湖梦寻到如皋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二西湖梦寻到如皋作者:隐溪闲叟西湖作为杭州的著名景点,闻名于当世。众人不知的是,北宋时北地的西湖更胜一筹。上网搜索得,古代我国各地共有西湖36处,其中浙江9处,广东、湖南、四川各4处,福建、江西各3处,河北2处,广西、...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三——双苏如皋祭欧阳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三——双苏如皋祭欧阳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三双苏如皋祭欧阳作者:隐溪闲叟1089年,苏轼苏辙从京城开封赴钱塘任太守,《苏轼年谱》记载的路径,是从淮安至高邮至扬州过江至润州再到杭州。而笔者按苏轼《谒安定胡先生》判断记载的路径,是从淮安至宝应至兴化(或扬州)再从如...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四——西溪的前世今生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四——西溪的前世今生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四西溪的前世今生作者:隐溪闲叟 泰州历史上曾是淮盐重要生产基地,今泰州国税局收藏了一方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少府监铸就的“泰州西溪镇茶盐酒税务朱记”铜印(简称“税印”,下同),为北宋时期泰州地区茶、盐...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五——苏轼与山芋糁粥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五——苏轼与山芋糁粥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五苏轼与山芋糁粥作者:隐溪闲叟甘薯在江苏叫山芋,四川叫红苕,福建、浙江叫番薯,安徽叫白芋,河南叫红薯,山东叫地瓜,北京叫白薯。而唯有长寿之乡如皋,有早晚餐食用山芋糁粥的传统,这种食用粗粮的习惯也成为如皋人长寿的重要因素...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六 ——安定先生得名记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六 ——安定先生得名记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六安定先生得名记作者:隐溪闲叟北宋期间的如皋,扶江接海,名人荟萃,更诞生一代大儒胡瑗。笔者结合地理考证对安定乡在北宋时到底是不是如皋县西乡名称展开研究。从明清设定的安定乡来分析,其范围是否包括如皋县南十里‘胡安定先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