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八——胡瑗女婿王伯起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八
胡瑗女婿王伯起
作者:隐溪闲叟
北宋名儒胡瑗,分类施教的教育界泰斗。其出生于如皋,必然有如皋泰州地区名士的社会关系。本文主要从其女婿及亲家公入手,探寻一些信息。笔者《景德禅院的故事》推证胡瑗、范仲淹、滕子京、周孟阳、富弼,史称泰州“五贤”,常在如皋西南景德禅院、文会堂相会吟诗论天下。并促成富弼成为晏殊女婿这一段姻缘。其实因为胡瑗与滕子京相识相交的原因,胡瑗也将长女许配给滕子京次子大理寺丞希鲁。另蔡襄为胡瑗写的墓志提及,胡瑗将次女许配给进士王伯起(不同的是:《胡氏家谱》载为胡瑗姐妹即胡讷次女嫁给了王伯起)。经笔者查证资料,王伯起并未中进士,但其是海陵人无误,而且很可能是如皋人。
《宋史》:王伯起,海陵人,其父纶为太常博士。伯起举进士不第。叹曰:士不自重,而献艺求售,可耻也!于是闭门肆志于学。人莫得窥其面。仁宗赐以粟帛。右司谏王觌志其墓,谓伯起不有其道,而道著于朋友,不居其名,而名闻于朝廷。其清高为人所钦仰如此。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儒重德行不在科名。而庸俗之流。反以文艺为博取科名计。诚不知耻矣。或且明知之而故犯之也。伯起知之而痛切言之。且言之而切实行之。一洗俗尚之耻。是可以为士者训。
[国学网]载:胡瑗婿王伯起,宋泰州海陵人,字兴公。王纶子。以荫当得官而让其弟。举进士不中,乃闭门肆志于学,乡人多不识其面。仁宗、英宗两赐粟帛,屡荐不起。王伯起,仁缋玄孙也。少游京师,授经于王安石,学文于曾巩。枢密曾孝宽闻其贤,延而馆之,奏授将仕郎,试国子监簿。以假承务郎授严州教授,力辞不就。解官归,自号酉室先生。一时名人若江公望、陈複皆与为友。
《道光泰州志》P200古迹载:“葫芦河,在州治西南乐(疑脱一‘真’字,乐真人为汉朝如泰地区道教名人)桥,其圆如匏(葫芦),可十亩,宋太常博士王纶家其上,海陵人谓其子伯起为葫芦河,王先生伯起,胡瑗婿也。”。
太常博士,古官职名。太常寺属官有博士,掌教弟子,分经任职。(笔者注:似现中科院院士或教育部注册的教授)。据相关资料,王纶乃沈括老师。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时期科学家、政治家。嘉祐八年(1063年,年33岁),却寄以苏州籍,进士及第(见《苏州府志》),因排名在前六名之外,按制守选。次年,沈括守选期满,授扬州司理参军,负责一州刑狱。旧《泰州志》曾将沈括载入<流寓>。
另王纶曾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秦邮晚泊》:“水宿风餐第几程,落帆刚趁晚霞明。村醪小饮不成醉,明月推篷初欲生。自愧菲才膺閒命,谁能高卧闭柴荆。茫茫家国偏多感,静听渔榔断续声”。
王伯起弟弟叫王仲举。王仲举曾将其子王蘋(1082-1153年),过继给王伯起。在王伯起熏陶下,王蘋成为一代宗师,南渡之后,迁至吴江震泽镇讲学,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所创学派为“震泽学派”。而后人却将王蘋载为福建清龙山人。由此可知北宋南渡之后,存在北地名人改籍现象。
《梦溪笔谈》记载:沈括小时候,看到小伙伴们随时随地召紫姑降谕作游戏,如两次遇有召紫姑而“神”不肯降,往后就不敢再召了。景祐年间(1033-1038年),在太常卿博士王纶家中,沈括也一同赴宴。当时请紫姑神为王纶的闺女代言。请神上身后,她自称是上帝后宫里的仙女,能写一手清丽的文章。
《苏轼年谱》元丰四年(1081年)亦载:“正月初,与潘丙,观子(紫)姑神于郭遘家,记之。曾赋《少年游》《子姑神记》《仙姑问答》,亦记此事。《天篆记》:‘江淮间俗尚鬼。岁正月,必衣服箕箒为子姑神,或能数数、画字。惟黄州郭氏神最异。’《厕神》云:‘紫姑者,厕神也。近黄州郭殿直家有此神,颇黠捷,每岁率以正月一日来,二月二日去。苏轼与之甚狎。尝问轼乞诗。轼曰‘轼不善作诗’。姑尽灰,云‘犹里犹里’。轼云‘轼非不善,但不欲作尔’。姑云‘但不要及他新法,便得也’。郭殿直乃郭遘”。可见召紫姑活动风靡于北宋,犹以江淮间为盛。由此验证,王纶家处于江北而不是福建。
另外还可证明,沈括少年时是到过海陵葫芦河的。首次就任官职也在扬州。而葫芦河状似连珠池,《嘉靖如皋县志》记载安定乡有连珠池:“在县治西北二十里。一派凡几地,东西相接如连珠。然宋元祐年间,严希孟曰:‘与耆逸游乐于此’。尝有诗云:“小桥过南浦,夹道桑榆绿;水绕若连珠,时有芰荷馥”。《苏轼年谱》记载元祐四年(1089年)6月在过了扬州之后,见了沈括。注释的地点为润州,这里值得推敲和考证。
笔者《梦寻西湖到如皋》推证了连珠池是靠如泰西湖之侧,若葫芦河即连珠池,那乐真桥亦在此。由蔡襄撰《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志》可知胡瑗与王纶曾同为大学教授并相知相识,然后结成亲家,地点极可能就在如泰某地。综合以上,可得知:胡瑗婿王伯起亦是知名的泰州人无误,而且极可能是如皋人。
作者简介:周青,笔名:隐溪闲叟。如皋财政系统工作人员,喜研究历史文化,拾闲人生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