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迹北宋如皋 > 正文内容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十三 ——苏东坡与卓锡泉

陈蓓蓓1年前 (2024-01-26)寻迹北宋如皋3755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十三

苏东坡与卓锡泉

作者:隐溪闲叟

如泰地区民间传说特别丰富,部分传说甚至荒诞透顶。凡夫俗子一听哈哈大笑。因为传说的故事荒诞有趣,反而能从古时候口口相传至今,有的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且随着家族扩散成为现今地名。其实每一个传说的背后,都有着特有的历史背景。本文就以“老鼠洞”传说,来探寻其背后的历史隐义。

从百度地图上搜“老鼠孔”,在海安、射阳、建湖都有这样地名,而“老鼠洞”,在广西南宁、江西南昌、河南信阳、浙江上饶、四川巴中等众多地方存有这样的地名。

海安市仁桥的陈琪经常通过采集民间的有趣故事传说,制作视频作为地方历史记忆留存。其中就有一篇,是采访其舅舅(已故)阚宝祥。阚宝祥1941年出生于如皋县(现邓园社区地界)。他描述的趣事是:“老鼠洞,天府通海安”:“在我小时候,听说过这样一个事,海安西头有个洞,海安有个人,他买菜就去四川,他只要走进这洞,就能直达蜀地。有一次,到了天府之国四川,又遇到一个海安人,在那儿做官。那个海安人问道‘我也是海安人啊,你怎样到这儿来的’。对曰:‘我是从老鼠洞里来的啊’。他说‘那我哪天哪时与你一齐回海安,个行?’。等两人一齐回到海安,这个机关就被破掉了。”image.png

经查,全国多地有卓锡泉古迹,传说是:六祖惠能回故居讲经说法时所开凿的,当时追随六祖的门徒很多,用水不足,有些弟子与六祖商量,六祖就在寺后用锡杖击地,令弟子于此处掘地而成泉。后人为了纪念六祖,故叫卓锡泉。

苏轼留用一篇<卓锡泉铭>:“六祖初在曹溪,卓锡泉涌,清凉滑甘,赡足大众,逮今数百年矣。或时小竭,则众汲于山下。今长老辩公住山四岁,泉日涌溢,闻之嗟异。为作铭曰:‘祖师无心,心外无学。有来扣者,云涌泉落。问何从来,初无所从。若有从处,来则有穷。初住南华,集众浈水,水性融会,岂有无理。引锡指石,寒泉自洌。众渴得饮,如我说法。云何至今,有益有枯。泉无溢枯,溢其人乎。辩来四年,泉水洋洋。烹煮灌溉,饮及牛羊。手不病汲,肩不病负。匏勺瓦盂,莫知其故。我不求水,水则许我。讯于祖师,有何不同’。”

笔者注:苏轼这篇古诗讲卓锡泉为辩才老师在曹溪时所用,由六祖禅师初开。

《泰州志》古迹P200卓锡泉:“在州治北三里开化院中,唐宝历间(825-827年),王屋禅师自蜀来,住锡于此。临化思蜀水饮,令徒以锡杖卓后园中,须臾,水遂溢,云此泉与郡之蜀冈相通。一统志谓即七星井之一也”。

泰州卓锡泉被记载于王象之的《舆地纪胜》,由此可知《嘉靖如皋县志》“赤岸在县东北跨南延亘计六七十里,脉接蜀冈,土高色赤,故名”中蜀冈之名的出处,很可能来源于此。而且卓锡泉的传说与老鼠孔的传说,是一个道理,为何通蜀?恐怕不仅仅是为思饮蜀水这么简单。

苏轼,四川眉山人。如果泰州有唐代泉井通蜀,估计苏轼来到这里必然会感兴趣。《苏轼全集》也录有<书卓锡泉>“予顷自汴入淮,泛江泝汉归蜀,饮江淮水盖弥年,既至,觉井水腥涩,百余日然后安之。以此知江水之甘于井也审矣。今来岭外,自扬子始饮江水,及至南康,江益清驶,水益甘,则又知南江贤于北江也。近度岭入清远峡,水色如碧玉,味益胜。今游罗浮,酌泰禅师锡杖泉,则清远峡水又在其下矣。岭外唯惠人喜斗茶,此水不虚出也。绍圣元年九月二十六日书。”此篇人物、时间、地点俱全,但又与卓锡泉铭对不上号,何哉?

《苏轼全集》P1584《龙井题名》,苏轼、钱勰、江公著、柳雍,同谒龙井辩才。元祐六年正月七日(1091年)。P1582《龙井题名》,元祐庚午(1090年),辩才老师,年始八十,道俗相庆,施千袈裟,饭千僧,七日而罢。眉山苏轼子瞻、洛阳王瑜中玉、安陆张涛金翁、九江周焘次元,来饭芗茗。二月晦日书。寒泉又称龙泉,为古泰州城最为重要历史地理坐标。也是佐证西溪仓或西溪监税所的重要证据,故其又名天女缫丝井,此处不仅可考证古西溪镇,而且也是标铭千庙之源广福寺的祖庭之地。泰州卓锡泉在北山寺,为泰州七星泉之一。按笔者推演,约靠近如皋西部边界之地,在古邗沟侧。但于实无据,唯一可以关联的是辩才与寒泉,而寒泉疑似笔者前篇<寻迹龙泉>中的龙井。至于为何称曹溪,概是因为溪流之上有曹家桥,曹家桥的得名是缘于《晏溪志》记载的,曹长者无子,舍宅为伽蓝,即董永所依之处也。笔者认为故地仍有曹家桥地名,如皋古城曹家桥亦缘于此。

image.png作者简介:周青,笔名:隐溪闲叟。如皋财政系统工作人员,喜研究历史文化,拾闲人生乐趣。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86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一——文豪苏轼过如皋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一——文豪苏轼过如皋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一文豪苏轼过如皋作者:隐溪闲叟《胡瑗》(中国文史出版社)载有苏轼《谒安定胡先生墓》一文。但编者将“元丰己巳”标为疑为有误,提出“是耶,非耶?待更考”。笔者一直在寻找“首用‘安定胡先生’五字表述先儒胡瑗的人是谁”,由此得...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二——西湖梦寻到如皋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二——西湖梦寻到如皋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二西湖梦寻到如皋作者:隐溪闲叟西湖作为杭州的著名景点,闻名于当世。众人不知的是,北宋时北地的西湖更胜一筹。上网搜索得,古代我国各地共有西湖36处,其中浙江9处,广东、湖南、四川各4处,福建、江西各3处,河北2处,广西、...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三——双苏如皋祭欧阳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三——双苏如皋祭欧阳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三双苏如皋祭欧阳作者:隐溪闲叟1089年,苏轼苏辙从京城开封赴钱塘任太守,《苏轼年谱》记载的路径,是从淮安至高邮至扬州过江至润州再到杭州。而笔者按苏轼《谒安定胡先生》判断记载的路径,是从淮安至宝应至兴化(或扬州)再从如...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四——西溪的前世今生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四——西溪的前世今生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四西溪的前世今生作者:隐溪闲叟 泰州历史上曾是淮盐重要生产基地,今泰州国税局收藏了一方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少府监铸就的“泰州西溪镇茶盐酒税务朱记”铜印(简称“税印”,下同),为北宋时期泰州地区茶、盐...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六 ——安定先生得名记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六 ——安定先生得名记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六安定先生得名记作者:隐溪闲叟北宋期间的如皋,扶江接海,名人荟萃,更诞生一代大儒胡瑗。笔者结合地理考证对安定乡在北宋时到底是不是如皋县西乡名称展开研究。从明清设定的安定乡来分析,其范围是否包括如皋县南十里‘胡安定先生墓...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七 ——安定胡瑗墓原考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七 ——安定胡瑗墓原考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七安定胡瑗墓原考作者:隐溪闲叟泰兴市珊瑚镇洋港村,交界于如皋市,约在如皋市江安镇黄家市西三里,古传境内有胡瑗夼。‘夼’者,大水洼也,现靖如、靖泰界河,前生乃为大江,长江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为肥沃的黄土地,也留下了一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