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十四——寻迹高明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十四
寻迹高明
作者:隐溪闲叟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此句揖自孔融诗中的一段。而《嘉靖惟扬志》古迹记载有‘孔融台’。李文饶《金松赋》【广陵东南,有颜太师猶子旧宅,其地即孔北海故台】。经查询“高明”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当时在这一地区设置了兵寨。由于该地位于山南水北且地势较高,环境明亮,因此得名“高明”。
故笔者推之:广陵东南古宁海城之地的孔北海故台在晋朝之前又称高明台,高明地名之始也。高明寨,东汉末期即古邗沟南端军事要塞。《嘉靖如皋县志》记载:“赤岸,在县东北,跨南延亘计六七十里,脉接蜀冈,土高色赤,故名”,汉代赤岸自雪岸到高明距离符合距离记载,吴王夫差邗沟记载是自蜀冈向北开挖(参考笔者推论《邗沟真相与宣和疑案》上)。元·李五峰《过平山堂故址》诗云:“蜀山有堂今改作,骑马出门西北行。”自注今为司徒庙。以两公之言合之,元已改平山堂为司徒庙,明又改司徒庙为安定祠。是今之安定祠,乃前此之平山堂。欧(欧阳修)刘所憩者,此也。
《辞海》[夏征农,1999年]中注“邗”时有两个义项:一是“古国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部,称作邗,春秋时期为吴国所灭,成为吴邑。”另一是“古城名,公元前486年吴国所筑,故址一说在今扬州市蜀冈上,一说在市东南濒江处。”
同时期吕岱因功被封番禺侯,升为镇南将军。后来孙权又将岭南七郡合并为交州,仍封吕岱为交州刺史。时交州治为现广州市番禺区到佛山市高明区一带,彼时吕岱于岭南任职,可算广东省第一任省长。因吕岱及随众思乡之故,在管辖地起名高明,现为佛山市高明区。
如皋西部高明地名来由,未见于存世中的任何文献记载,暂先由此而论。如另有他说,再行改正吧。
作者简介:周青,笔名:隐溪闲叟。如皋财政系统工作人员,喜研究历史文化,拾闲人生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