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如皋与北宋名人系列 > 正文内容

《如皋与北宋名人》系列之一​ ——少年王安石

陈蓓蓓1年前 (2024-02-19)如皋与北宋名人系列4004

《如皋与北宋名人》系列之一

少年王安石

作者:隐溪闲叟

王安石父亲王益,字损之,曾以临江军判官之武官职,辅佐陈兴之父亲,掌据军马、车舟。笔者以泰州晋时有临江、宁海二县,结合如皋西部泰州有南北漕运要道来判断,此处曾分别设有宁海军(指挥部在西乡,驻防在东乡)、临江军(江阴军),分别执掌海防与内河水军调度,这亦是中国海军诞生地在泰州的历史根源。故按笔者推断王安石年少时亦寓居现如皋泰州一带。787556fff696e560c6c552b0bbb0d5d.png

一、少年之亲周几道

王安石曾撰《祭周几道文》:“初我见君,皆童而帻。意气豪悍,崩山决泽。弱冠相视,隐忧困穷。貌则侔年,心颓如翁。俯仰悲欢,超然一世。皓发黧馘,分当先弊。孰知君子,赴我称孤?发封涕洟,举屋惊呼。行与世乖,惟君缱绻。吊祸问疾,书犹在眼。序铭于石,以报德音。设辞虽褊,义不愧心。君实爱我,祭其知歆”。笔者推:因王安石父母关系不太好,导致原生家庭的问题,所以其相当颓废。但受到姑父姑妈(王氏为几道父继室)倾心照顾,让其沐于书香,为其少年成长提供良好环境。故其与中表兄周几道【周涛(焘),周穜父】孩童时就相识相友。

笔者《荆公与如皋许查周关系考》通过人物关系梳理,周几道【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约1020左右-1075年左右)】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1021-1086年)】表兄,其墓志铭为周穜(周涛子)请王安石作。从上篇祭文来看,王安石年少就常来姑父家玩【周涛之父为彦先,字师古,亦名嘉正(贞)。而周孟阳(1000-1068)又是归贞(嘉贞兄弟)之子,笔者按曾巩<送周屯田序>,可知周孟阳为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屯田员外郎。翻阅宋史,天圣二年进士记载有周姓进士有两人,一是周中复,官尚书屯田员外郎,年七十致仕;二是周尧卿,官至太常博士。却是《嘉靖惟扬志》载周孟阳为归贞(端拱戊子,988年或989年进士)子,宝元戊寅(1038年)进士。此处出现矛盾之处,笔者认为此处误在,周中复谐名周穜父,当指周穜叔父,也有文章考证周穜父亲为周孟阳。

周方文为海陵人,熙宁六年(1073年)生,乃周敬述之来孙,周嘉正之玄孙,周彦先之曾孙,周涛之孙,周秩(周穜兄)之子。二十岁开始修习丹法,宣和七年(1125年)至建炎元年(1127年)任崇仁县令。此处误将嘉正与彦先分为两代人。

《清波杂志》P231世德碑:周辉(1126-1198年)曾祖周涛,字几道,视荆公为中表。周辉曾叔祖周恪,即著称“海陵十仙”之一的周处士,字执礼,传道于徐神翁(1033-1108年)。海陵周氏家族世居泰州登仙桥丛桂坊(笔者众多文章已考证,地点在古宁海城,现如皋西南)。可见王安石少年之时,即与如皋结缘。由此可将原《退庵笔记》中周氏世系关系,调整为:尚书刑部郎中周公墓志铭(穜曾祖,周敬述),泰州司法参军周君墓志铭(穜叔祖,大理评事,周环,安贞),右侍禁周君墓志铭(涛父,周嘉贞),王夫人墓志铭(涛继母,王贯之女儿,是王安石从姑,故其与周穜是中表兄),尚书屯田员外郎墓志铭(涛堂哥,归贞之子孟阳)。《退庵笔记》称海陵周氏世系之疑,得以解答。

二、少年之友曾子固

领着王安石进政界高层圈子的,不仅有姑父周嘉贞、继父邵古(或异父兄邵雍)、皇帝身边人韩维,更有少年铁杆曾巩的推荐。这些人综合发力才让王安石迅速晋升,并成为一代名相。

王安石作过一首诗追忆少年时与曾巩的感情《次韵舍弟遇子固忆少述》:“归计何时就一廛,寒城回首意茫然。野林细错黄金日,溪岸宽围碧玉天。飞兔已闻追騕褭,太阿犹恨失龙泉。遥知更忆河滨友,从事能忘我独贤”。寒城通邗城(古宁海城),其姑父周几道居住之地。这首诗南宋时批注为“时舍弟在临川”,明明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另有学者指出,少述是指孙正之,那次韵和诗就明显不对了!很明显,批注时舍弟在临川,就否定了忆少述是追忆孙正之,因为孙正之未到过临川,他作为一个隐逸乃介甫的随从之友,被王安石认真静下心来追忆并与众人和诗的可能性很小。可知舍弟与王安石时均在如皋,而忆少述,就是指忆少年之友曾子固(巩)的趣事,从而才有和诗。况且诗中并无半点关于孙正之相关信息。此诗应作如下解读:

“归计何时就一廛,寒城回首意茫然”,什么时候回第二故乡,都有那么一个小屋等着你,那时在古邗城的生活现在回忆起也觉得很美好。“野林细错黄金日,溪岸宽围碧玉天”,野树林里玩起来常常到落日才归,(野林亦为如皋西北乡一个村名),那条宽宽溪流倒映着蓝天是多么漂亮。“飞兔已闻追騕褭,太阿犹恨失龙泉”,吴越时范蠡带着西施飞奔入吴,干将在此炼就两把宝剑,这些地方却成为我们嬉戏之地,原来成双的我们如今只有我寂寞的站在这里了。“遥知更忆河滨友,从事能忘我独贤”,很怀念子固与我们一起玩耍的片刻,更感激曾子固后来推我至仕以为国家之用。

三、少年之居在东皋

考证王安石世系,探得王明生有三子,王用之、王贯之、王质之。王用之子为王益,即王安石之父,其字为损之,确实很奇怪,明显其字讳其父名。按笔者推证邵雍是王安石异父兄弟,邵雍却有众多与王安之的诗文,又作何解释?王安之又是谁?

地方人文历史的积淀,以诗文存在或地名存在,如今如皋市东陈镇尚有东皋村,也基本可以确定王安石少年所作《东皋》“东皋揽结知新岁,西崦攀翻忆去年。肘上柳生浑不管,眼前花发即欣然”,即是指向现如皋市东陈镇东皋村,按理就应当是王安石儿时随父军职居住之地。史上有过王安石是临川人还是东乡人之争,其实这里东乡实则是指东皋赤岸乡,常简称东乡人。川古指三水,无疑如皋西部乃江淮海三水汇集之地,而临川即是此意。用之、损之、安之、质之、贯之、兴之、正之。嘴巴一支,皆为笑谈。

 

image.png作者简介:周青,笔名:隐溪闲叟。如皋财政系统工作人员,喜研究历史文化,拾闲人生乐趣。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86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如皋与北宋名人》系列之二—— 维扬许氏考

《如皋与北宋名人》系列之二—— 维扬许氏考

《如皋与北宋名人》系列之二维扬许氏考作者:隐溪闲叟 南宋人王象之编纂的《舆地纪胜》卷四十有注云:“许氏与周氏、查氏俱为海陵望族,以三家子弟多游乡校,故有‘一学许周查’之谚云”。因许元(989-1057)曾在如皋、泰州、扬州为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