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穆古槐春渐深—— 曹桂明
武穆古槐春渐深
作者:曹桂明
武穆古槐春渐深,
雉水四月花更明。
龙游杏乡寿高地,
双凤还巢舞搬经。
前几年,家乡正在申报“中国民俗之乡”,我以为家乡地道的美食传统、仁孝的育人特色、长寿的人居环境,甚至是乡人对神灵的敬畏也会一并收录在非遗的文献中。我以为老百姓的信仰才是根,是一切信仰的基石。爱这片土地,才会去乞求一方神灵的护佑,这是一种心理暗示,与我们祭奠英雄的初心并无冲突。烧香还愿,对于靠天吃饭的庄稼人来说是先辈的遗风,这是一种善良淳朴的民风。
这次采风古槐前面的小庙,就因为里面悬挂了岳飞的造像而得以留存。为画这幅造像,我让画师进行了两次的修改。初稿中,岳元帅的红缨枪的比例有点短,枪尖到达的位置在战马的前腿关节处。元帅长期悬腕持枪,又不在冲杀的状态,画面失衡且吃力。复稿中,元帅端坐千里驹上,左膝与画面呈直角,且又在构图的中线上,人物的设计上有些拘谨。
马掠槐花叶,帅饮西乡水。此刻应该有点武穆王酒足饭饱之后小憩的安详随和。当时,岳元帅抗金途经加力,乡里人送水送食,符合这样的历史事实。
画家王大渊老师是绸都手绘丝绸的传承人,其三易画稿,我落笔题字:
仙槐岳帅,佑百姓康宁;
土地泽福,保四季平安。
我多次邀请乡贤刘桂江先生和张奎高先生到我家叙旧,老槐是必经之路。岳飞抗金的历史一直是我们关切的话题。他们二人长期在地方主政主文,很注重乡情民调,也有拓展古槐园地的思路情怀。
这次作协甲辰明后采风的第一站就有我们村,我是非常开心的。看着采风的全家福,我不由得慨叹:
八九不离实不至,
十有八九是吾师。
我在苏杭寻桂子,
樱花缤纷贺成诗。
家就在古槐向西的第一条河线上,临水而居。河道的疏浚工程即将开始,绿化带也会同步跟进。村里的规划是,村部改善和河道疏浚工程完成后,邀请回乡互动一次。借用几年前我在苏州获奖征文的最后一句话:
诗意般的生活,这也许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