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 夏 ——陈曦霞
半 夏
作者:陈曦霞
今天立夏。我怎么会写到半夏?
是因为今天微凉,我们都还穿着薄外套,与“夏”的炎热有着距离,于是想到了“半夏”这个词,于是想到了前期看到的一个有趣的公众号“植物之旅”,里面有篇文章介绍半夏这种植物,“据说大家都有个朋友,在用它的名字做昵称”。想来也是,春夏秋冬,唯有这个“夏”加上一个“半”字,就自带了一个允许遐想的空间,里面有明亮的阳光,浓浓的绿色,同时又有着像棉麻一样温柔清凉的风。试想如果是“半春”“半秋”“半冬”,都是非常别扭的,或许“孟春”“知秋”及“绻冬”稍微有点那个意味,但显然还是没有“半夏”来得意味悠长。
谷雨那天下雨了,下了一夜的雨,昨晚立夏前夕下雨了,下了一夜的雨。上午小雨淅沥淅沥继续,我在厨房洗甜菜,告诉小陈今天立夏,要吃甜菜。小陈首先表示:立夏吃甜菜?不知道还有这个习俗。我告诉他:从我小时候开始我家就有这个习俗,立夏吃鸡蛋和甜菜,立秋吃油馓子煮南瓜,立春吃春卷,立冬吃汤圆,当然,清明吃螺蛳,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过年吃馒头——好像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与吃有关呢。真正应了那句“民以食为天”了。
小陈在我巴拉巴拉说结束后来了这么一句:今天如果在学校,立夏我会让孩子们带鸡蛋。今年六一儿童节也是周末,也没什么玩头了。话语中有着些许的遗憾。好像我们倆的话题不在同一频道呢。这不奇怪,虽然说母子连心,但我们是两个人,两个身体两个灵魂,每个人都属于自己的世界。至于心有灵犀,酒逢知己,我觉得还是放弃这样的幻想比较快乐。人与人之间能和平共处已经是上上签了,贪恋不可多。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真是有点忙,5天时间包含了3个节日。劳动节你是在继续劳动还是劳动后的休假?青年节里的那句“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被刷屏,显然“少年”这个时间段比青年更让人神往,现实却往往是历尽千帆后都变成了一脸沧桑的油腻中年。今天立夏,我倒是有点小惊吓:还没有好好感受春的暖阳,这就入夏了?
一定是因为去年我度过了这半生最长的寒冬,今年的春天又遇到了几件意外,尤其是二毛的眼睛被汽车撞瞎后,我受到的惊吓和后来对它无尽的怜悯,让我忽略了春天的气息,错过了从花花草草到枝枝蔓蔓、从初春绿痕到初夏绿荫的过程。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大自然从来不会因为谁人生(或狗生)的跌宕沉浮而迟来或跳过,草该发芽的时候谁也挡不住,哪怕从石头缝里它们都能开出花;太阳每天升起,落下,看起来好像周而复始,其实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时光从来不会停留。
所以,重新来过,这几个字听起来就感觉会很累。就如二毛,现在变成了瞎子,永远不会再见光明,从此沉入无边的黑暗,怎么重新来过?我不是它,无法进入它的精神世界,我只能常常默默站在车库里,看着它在自己的狗窝和我父亲的鞋子之间艰难选择,蜷缩着或者侧躺着,不知道是在睡觉还是在养神。我喜欢听它有节奏的细弱的呼吸声,看着它随着一呼一吸起伏的肚子,感觉着它还活着,这比什么都强。
是的,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不想死的时候,都是活着的意义。而只有活着,才能谈生活和理想。当然,也许于一条狗而言并没有什么生活和理想,但子非狗,焉知狗之生活和理想?小陈戏谑二毛估计是“想开了看开了”。日渐安静的二毛身子眼见着圆润了,毛发也有了光泽,从车库到厨房到我们房间这几条固定路线它已经能跑得飞快了,在触碰到台阶时能迅速提步跨上去,从房间出来会跳下台阶。只是昨天我逗它上二楼时,它像个人一样气呼呼发出一声娇憨的“哼”,扭头就走了。的确,一级台阶的上下对于一个瞎子来说不是问题,上楼这事情显然是为难它了,我不知道它是怎么判断到我是在戏弄它的,我只知道它扭头就跑的那一刻那一声“哼”,一定是在骂我。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立夏时节应该是这样的景色,今天阴雨,风未暖,万物的确茂盛了。未到繁忙的收获季节,乡村的午后是极其安静的,田间除了不时掠过的麻雀、灰头雀、野鸽子等鸟儿的啁啾,只有房前屋后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响了。屋后的水杉树顶有个喜鹊窝,房前池塘边的水杉树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多了个喜鹊窝,浓密的树荫中看不出窝里是不是有喜鹊在孵小鸟,只看到不时有喜鹊飞出飞进忙碌着。
五一节前和一位上海来如的朋友见面,在茶楼和生态园两者之间选择,朋友选择的是生态园。那天也是个没有太阳只有微风稍显凉爽的天气,我们一人一瓶矿泉水,在生态园的葱郁树木之间看看树,慢慢走,细细聊,那样的静好,是这悲催世界的一股清流,俨然一场梦境,让无尽的焦虑得到了短暂的安抚。
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后来,有朋友问我五一假期有无可以推荐去游玩的地方,我推荐了这个只有树木的生态园,意为让激进的他享受慢生活,返自然,后来他带一家老小去了通城动物园,拍了一叠动物图片发给了我。我回复了他四个字:开心就好。
哦,回到题目。半夏是一种植物,也是一种药材。半夏微凉,半夏有毒,半夏止客(咳)┄┄立夏后面的节气是小满,没有对应的大满节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通常认为事物达到极致后往往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即“物极必反”。小满应该比大满更为持久和稳定。如此说来,今日立夏,我提笔就写“半夏”,应该是潜意识里对这充满缺憾的半生的妥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