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外婆的纽扣》 作者:朱 婧 点评:卢小健

陈蓓蓓11个月前 (05-26)散文随笔3769

外婆的纽扣

作者:朱 婧

“呵呵,婧婧又长高了呢,都齐到外婆的第一颗纽扣了。”

午夜梦回,儿时常听见的爽朗笑声似乎又在耳边,鼻头一酸,轻轻眨一下眼睛,一滴晶莹的液体无声的坠落。

儿时,最喜欢的,应该就是去外婆家了,那里有一桌又一桌变不完花样的美食,有外公养得两只通体橘黄的小鸟儿,还有总是围着围裙、挂着一脸和善笑容的外婆。每一次见到外婆,我总像一个会讨主人欢心的小狗一般,猛地扑上去,钻到外婆怀中,将她弄个措手不及,外婆便紧紧地搂着我,眉里眼里,甚至还有脸上遍布的皱纹里都是笑。这时候,我便会邀功似的站得笔直,自夸道:“外婆,我又长高了喔! ”

外婆紧贴我的脸:“是呢,小婧婧已经齐到外婆的第三个纽扣了。”此刻,我的笑容便越发得意和灿烂。在那时,外婆一直是一个很高的人,她衣服上纽扣高度永远都比我的头顶还高,她似乎是一个永远都不会倒下的人。image.png

后来,我长大上小学了,午饭都在所谓的“学生午餐"中吃,但四年级开学时,办“学生午餐"的人家忽地不办了。我每天就到离字校不远的舅舅家吃饭,而外婆便到了舅舅家,每天专门给她的小外孙女做午餐。外婆做的午餐很好吃,有一种家常菜的清香,更有一股爱的醇香,这是一种令我怎么地也吃不腻的香味。那时的我吃着外婆做的饭菜,个子自然像芝麻开花似的不住地往上窜。

终于有一天,我依在外婆怀里颇为自豪地宣布:“我已经和外婆的第一颗纽扣一样高了。外婆乐开了怀,一个劲地笑,像秋天里开得最盛的菊花,似乎没有凋谢的那天。但随即,我又发愁了:“外婆,我要是再长高,外婆就没有纽扣来比我的个子,那怎么办呢? ”外婆笑着说:“长得高才好呢,最好长得比外婆还高,那外婆就最欢喜! ”我思考一会,扬起小脸,认真地说:“外婆,我要是比外婆高,那就是大人了吧,我就有钱了,等到外婆过一百岁生日的时候,我就给您办一个最豪华的生日宴。”外婆欣慰地笑着:“好,外婆就活到一百岁,等着你的生日宴!”

image.png

一百岁,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契约,但那时,天真的我一厢情愿地相信着,等待着,像一位忠诚的信徒。但是,这一切的祈愿与忠诚都被那一天的晴天霹雳打破了。

那天中午,我像往常一样捧着作业走回舅舅家,但小区的楼下,赫然停着一辆急救车,上面印着妈妈工作的医院的名字。霎那间,不安的情绪像潮水般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我望着像黑洞一样的楼道,看见几个人抬着一个担架缓缓走了下来,担架后面跟着已急红了眼的姨妈、妈妈和舅舅。担架上,躺着在我心中永远不会倒下的外婆!恐惧渐渐从心底里蔓延出来,溢满了我的整个心脏,担架接近了,我看见外婆嘴已说不出话来,仍用黑亮的眸子深情地看了我一眼,似乎要将我的形貌永远刻在脑海中。我满眼泪水,惊恐地爬上楼,生怕只要慢一步,就会听到身后的外婆离我而去的消息。

悲恸的消息还是来了,仅仅半小时,姐姐哽咽着告诉我外婆走了。我的眼泪毫无预兆地喷涌而出。怎么可能?这是假的,这一定是假的!外婆永远不可能倒下,她怎么可能离我而去,刚刚还在为我做饭的外婆怎可能已经走了?

午夜梦回,泪水依然充盈着眼眶。

image.png

外婆啊,不到两年时间,您的小婧婧已经超越了您纽扣的高度,已经比您还高了啊,您在哪里?

外婆啊,我好想再听见您的欢声笑语,好想再抚模着您一颗颗光滑的纽扣,我好想您,亲爱的外婆!

外婆啊,我已经如您所愿走上工作岗位。您的谆谆教诲我一直铭记在心。您今年99岁,我准备践行我的诺言,为您筹办百岁生日宴,献上您最疼爱的外孙女的祝福!亲爱的外婆,我好想您!

岁月静好,因有外婆疼爱;时光温柔,因有外婆庇护。亲爱的外婆,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我会永远怀念您!

image.png作者简介:朱婧,生于江苏如皋,硕士研究生,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毕业,现任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直属某医院法务部。自幼爱阅读,喜美文。自信、积极、乐观,一路向阳追光,星途揽月,与城市对望,以文学之笔,弘医道,秉法理,勇毅前行,尽情描绘人生精彩。









微 点 评

卢小健

母亲节那天,收到女儿婧婧的祝福,满是欢喜,也勾起了我对母亲无尽的思念。翻出女儿写在QQ空间中的这篇《外婆的纽扣》,分享给办公室里其他两位失去母亲的同事,一同阅读,一起泪奔。

作家余华在小说《第七天》写道:“亲人的离去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此生漫长的潮湿。”人至中年,感同身受。亲人离世给我们带来的持久的悲痛和孤独感,就像一场暴雨过后,空气中仍弥漫着湿润的气息,使人感到压抑和无助。

女儿婧婧的这篇短文,通过与外婆的纽扣比高的细节,描绘了她与外婆之间的生活点滴,以及对外婆深深的思念和爱。文章内容平凡而真实。外婆用博大的爱和耐心,为婧婧烧菜煮饭,护佑她的成长,其形象亲切而温暖,让我仿佛看到了女儿与母亲嬉戏亲密的情景,也让我回忆起母亲与家人共度的所有美好时光。

当倩倩知道外婆已经离开人世时,她的“眼泪毫无预兆地喷涌而出”,“外婆永远不可能倒下,她怎么可能离我而去”,可见,倩倩当时的内心多么难过和无助。她为外婆“办一个最豪华的生日宴”的约定,足见女儿心之善良、知恩图报的品行。母亲虽然离开了婧婧,离别了我们,但是她的勤劳、精巧、干练、慈爱、善孝的品德和音容笑貌时刻萦绕在女儿梦里,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并将一代代传承下去。

万事皆有尽头,唯独思念没有。有时候,任何理智的缘由都比不过一个恒久的想念。感谢女儿的记录,让我常念父母一生含辛茹苦、倾心呵护五个兄妹成长的养育之恩,在不经意间泪流满面。或许,只有经历过失去双亲的人才懂得,失去亲人最难过的不是失去的那一刻,而是日后想起他们的每一刻。感谢女儿的追忆,让我更真切地领悟到生命的短暂和亲情的可贵,从而更加珍爱身边的人,善待世间万物。

image.png评者简介:卢小健,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江苏华医大健康服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如皋博爱医院执行院长。明灯常作伴,益书皆为朋。在追求事业及更好生活的间隙,保持对文学炽热的激情,抒写悲喜人生,矢志不渝追逐文学之梦。撰写的散文《我的父亲母亲》曾在《如皋日报》连载。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910.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摸  秋

摸 秋

摸  秋钱  进童年的往事一箩筐,随意拎起一个都是那样的妙趣横生……儿时,每逢中秋月圆之夜,农村人家便端出小方桌,摆上月饼开始烧香敬月神。这时候却不见孩子们的身影,原来都趁着月光,溜到田里“摸秋”去了。“摸秋”...

守松如松

守松如松

守松如松赵宏建杨守松也是属于走在路上没人多看一眼的人物,黑且瘦,虽然也着西装戴着眼镜,但满脸的沧桑。我先是在《扬子晚报》繁星副刊上读到杨守松的散文,后来在南通与苏州两市文联共同主办的活动中与杨先生初次相遇且在宾馆促膝长谈。1995年8月的一...

我的藏身之所

我的藏身之所

我的藏身之所黄赟几年前,那时候还在上大学。一位笔友在给我的一份信中说,初夏君,很喜欢你的文字,比起那些所谓的北大清华的才子才女你的文字更让我感动(好友的偏爱)。可惜你是一个不爱远行的人,不然的话许是早就写文出名了吧。我虽然自负,但是好友的话...

恩来图破壁 翔宇济世穷

恩来图破壁 翔宇济世穷

恩来图破壁 翔宇济世穷——拜读周恩来总理七言绝句渔樵耕夫    谢  通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1917年6月26日,十九岁的周恩来以89.72分的优...

感悟年味

感悟年味

 感悟年味张玉兰岁月如流,这个年又过去九天了。总觉得现在这年味越来越淡。回想当年每进入腊月,就闻到年味了。尤其是记忆中的童年年味,比现在过年有滋有味,而且那种情景仍在眼前清晰可辨犹如昨天。可能记忆容易产生错觉也容易捉弄人。可惜的是...

年来年往

年来年往

年来年往周荣丽光阴在指尖轻轻滑落,像天上的星星落入了草丛,纵身一跃,日子又跳到了年末岁首。无需目送,2021已破空而去,不由分说。春节是最团圆最喜庆的日子,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只有过了除夕,才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回家过年是一年忙到头缓缓气、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