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迹北宋如皋 > 正文内容

寻迹东洲根脉——隐溪闲叟

陈蓓蓓9个月前 (07-22)寻迹北宋如皋3402

寻迹东洲根脉

作者:隐溪闲叟

南通虽成陆略晚,古代名人亦有限。但其历史脉络清晰,其文化根基来源于静海与东洲。近期在历史大咖汇聚的‘方志与谱牒(南通)’群中,有周姓老师抛出我非常认可的一句话‘通东话是旧海门话。南通话是古东洲话。五代时雄镇迁移,中心由东洲迁往静海,东洲话是南通的最初语言。南通话、通东话的母语是东洲话。金沙话是南通话与通东话的过渡语言’,接着茬客茬又接问相当关键一句‘那东洲话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简单答道“苏州”。故以此篇解释我答苏州两字的原因。

唐朝年间,南通处于中原板块东南,尚为江海洲岛。《从胡逗洲到南通州》也阐述了这些洲岛即南通南三县的前身,在连片成陆之后始设通州,文中认为此地域在唐朝时大体属浙江西道常州管下,晚唐至五代十国时期,属杨吴、南唐治下。

狼山是南通特有的地理标志,作为入江口的山体,有着特有的坐标功能,对于研学地方历史有着莫大的帮助。这里有关于唐朝骆宾王墓的故事。更早萧梁时期,有关于胡逗洲的记载,亦是指向今南通狼山或海门。海门又从东洲演化而来,而东洲及南通在五代十国时期曾多次发生杨吴与吴越钱氏的水军战争。本篇从《资治通鉴》中摘取关于晚唐及五代十国时期,在东洲、狼山所发生的一些战事,综合文献中姚氏的记载与出土的姚系徐氏墓志铭,以期进一步探寻南通北宋前诸洲岛的一些历史脉络。

乾符二年(875年)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等六十九人有战功,(【胡三省注】今通州静海县南有狼山,五山相连,上接大江,下达巨海,绝江南渡,抵苏州常熟县福山镇,顺江东至崇明沙。扬帆乘顺,南抵明州定海县,陶隐居所谓“狼五山对句章岸”者也。)节度使赵隐【罢宰相职后,于874年2月任镇海军节度使】赏以职名而不给衣粮,郢等论诉不获,遂劫库兵作乱,行收党众近万人,攻陷苏、常,(【胡三省注】苏、常,二州名,相去一百八十里。)乘舟往来,泛江入海,转掠二浙,南及福建,大为人患。乾符四年(877年)二月,王郢横行浙西,镇海(军)节度使裴璩【读qú,被后朝封为长安百官太子太师】调集军队严加守备,不与王郢军交战,而暗中招纳王郢党羽朱实投降,使王郢党徒六七千人散伙逃走,朱实又向裴琚输缴军用器械二十余万件,舟船、粟米布帛数量也很多。唐僖宗下诏敕,任命朱实为金吾将军。于是王郢乱党大都离散;王郢收集余众,东窜至明州,被甬桥镇遏使刘巨容用筒箭射死,其余乱党全部平定。

《从胡逗洲到南通州》亦或是采用,乾元元年(758年)设置浙江西道观察使。建中时(780-783年)建号镇海军,治所原在昇州(今江苏省南京市),后在苏州,贞元(785-805年)后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故认为南通南三县的前身在唐朝时大体定位浙江西道常州管下。

image.png【笔者认为,以胡三省南宋时的视角,南宋时南通诸洲岛不可能属常州管辖的,因为‘苏、常,二州,相去一百八十里’,退一步讲狼山北宋属浙西行政管辖不错,但唐时属镇海军调遣的军事镇,故不纳入地方管辖。而文中镇海(军)节度使,笔者后篇文章会进一步阐述,镇海军并不是浙江西道军队的名称,浙江西道军队首领当为观察使次于节度使,故镇海军节度使是海防水军的番号,其功能是统筹调度各道、州水军形成作战力量。支撑军队运转,是靠辖镇的盐铁转运之利和港口贸易,当然浙江西道下的苏、常、润、湖、杭等沿江沿海各州因为鱼田之丰,也属镇海军巡属州。】

参考:天成元年(926年)孟知祥答复盐铁判官、太仆卿赵季良,欲兼三川都制置转运使。曰:“府库他人所聚,输之可也。州县租税,以赡镇兵十万,决不可得。”可知,转运职事所得税赋,皆为赡镇兵将所用。而盐场、酒曲、港口贸易之税,为朝廷收入。在南宋时也采有这一模式保障军队粮饷,比如,岳家军也得靠自己的产业挣军饷。

光启二年(886年),张雄、冯弘铎因被徐州感化军节度使时溥猜疑,遂聚众三百离开徐州,南渡长江,袭据苏州,张雄自称苏州刺史,因地方富庶,兵至五万,战舰千余艘,号称天成军。周宝闻淮南六合镇遏使徐约兵精,诱之使击苏州。四月初一,徐约打败张雄攻取苏州。而张雄率其众逃入海。张雄帅其众自海溯江,屯于东塘,遣其将赵晖入据上元【今南京】。后张雄溯江而上大败赵晖。大顺元年(890年)朝廷在上元县设置昇州,任命张雄为刺史。后张雄病故,冯弘驿接任昇州刺史。天复二年(902年)三月,昭宗任命冯弘驿为武宁节度使。六月七日,武宁节度使冯弘铎在将领冯晖、颜建劝说下袭击宣州田頵。田頵大败冯弘铎于葛山。冯弘铎收集余众,沿着长江东下,将要入海,杨行密恐怕他成为后患,派遣使者前去犒劳军队,并且劝他说:“您的徒众尚且强盛,为什么自己弃置于沧海之外!我的府舍虽小,足以容纳您的徒众,使将吏各得其所,怎么样。”冯弘铎左右的将吏全都恸哭,听从命令。冯弘铎到达东塘,杨行密亲自乘轻便小船迎接他,跟随的十几个人,穿着常服,不带兵器,登上冯弘铎的船,慰问晓谕,全军感动欢悦。以冯弘铎署理淮南节度副使,食宿供给非常优厚。不久,冯弘铎病亡,杨行密任命李神福为昇州刺史辖吴水军,以制宣州田頵、润州安仁义。

【笔者前篇<寻迹东塘>初证了东塘即在古宁海城,今泰州东南100里,约如皋与泰兴交界的位置。按上文可初步推断吴兴姚公在887年左右归麾于张雄帐下,张雄由苏州入海后,姚公随水军成为静海镇、东洲镇开山鼻祖。可见,姚公复受屯于东塘的张雄调度,后随冯弘铎于902年又归顺杨行密。以此契合徐夫人墓志记述:“吴兴公先祖于姑苏蝉联位望,为代所称,其后枝分派引,从宦过江,佐唐吴二朝,历官四世,镇东陲之奥府”,由此可得出静海东洲,先人的根脉与语言来源于苏州】。【由此还可以分析得出,张雄与冯弘铎自徐州南上占苏州,至后来唐昭宗任命冯弘铎为武宁军节度使居于宣、扬之间,其实均受晚唐遣派。初,出于高骈、周宝不调兵北上解黄巢长安之围,高、周不受唐僖宗信任。因为张雄持朝廷正统身份,军队才得以快速扩张。而后事实上取代了不可靠的周宝镇海军。另从张雄屯军东塘可推断出,古宁海时亦为张雄所帅水军的治所。而高霸驻军海陵的治所,很可能在今泰州高港一带,亦以水军为主】。【朝廷赐冯弘铎武宁节度使这一番号,乃徐州感化军前称,此时与感化军并用,实则此时武宁军已代原镇海军职能。杨行密吸收兼并冯弘铎水军之后,方才具备侵并江西的水军兵力】。

(待续...)

image.png作者简介:周青,笔名:隐溪闲叟。如皋财政系统工作人员,喜研究历史文化,拾闲人生乐趣。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927.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一——文豪苏轼过如皋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一——文豪苏轼过如皋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一文豪苏轼过如皋作者:隐溪闲叟《胡瑗》(中国文史出版社)载有苏轼《谒安定胡先生墓》一文。但编者将“元丰己巳”标为疑为有误,提出“是耶,非耶?待更考”。笔者一直在寻找“首用‘安定胡先生’五字表述先儒胡瑗的人是谁”,由此得...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三——双苏如皋祭欧阳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三——双苏如皋祭欧阳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三双苏如皋祭欧阳作者:隐溪闲叟1089年,苏轼苏辙从京城开封赴钱塘任太守,《苏轼年谱》记载的路径,是从淮安至高邮至扬州过江至润州再到杭州。而笔者按苏轼《谒安定胡先生》判断记载的路径,是从淮安至宝应至兴化(或扬州)再从如...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四——西溪的前世今生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四——西溪的前世今生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四西溪的前世今生作者:隐溪闲叟 泰州历史上曾是淮盐重要生产基地,今泰州国税局收藏了一方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少府监铸就的“泰州西溪镇茶盐酒税务朱记”铜印(简称“税印”,下同),为北宋时期泰州地区茶、盐...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六 ——安定先生得名记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六 ——安定先生得名记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六安定先生得名记作者:隐溪闲叟北宋期间的如皋,扶江接海,名人荟萃,更诞生一代大儒胡瑗。笔者结合地理考证对安定乡在北宋时到底是不是如皋县西乡名称展开研究。从明清设定的安定乡来分析,其范围是否包括如皋县南十里‘胡安定先生墓...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七 ——安定胡瑗墓原考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七 ——安定胡瑗墓原考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七安定胡瑗墓原考作者:隐溪闲叟泰兴市珊瑚镇洋港村,交界于如皋市,约在如皋市江安镇黄家市西三里,古传境内有胡瑗夼。‘夼’者,大水洼也,现靖如、靖泰界河,前生乃为大江,长江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为肥沃的黄土地,也留下了一个个...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八——胡瑗女婿王伯起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八——胡瑗女婿王伯起

《寻迹北宋如皋》系列之八胡瑗女婿王伯起作者:隐溪闲叟 北宋名儒胡瑗,分类施教的教育界泰斗。其出生于如皋,必然有如皋泰州地区名士的社会关系。本文主要从其女婿及亲家公入手,探寻一些信息。笔者《景德禅院的故事》推证胡瑗、范仲淹、滕子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