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戗席》作者:耕夫
戗 席
作者:耕 夫
年龄大了,觉变的少了,醒的早,想睡个回笼觉到自然睡醒越来越少了。睡不着,眼睛睁着,头脑就转起来了。突然着碰到了床头边的防头碰墙的硬纸隔板,就想起小时候床上的戗席来了。
也有地方把戗席叫着压帐的,有木质的,也有竹蔑做的放床上。高度30公分左右,长、宽尺寸,按床长、床宽由篾匠实量制作,床的两头和里边,共三片成一幅。
我想起了,我家80年代是有新旧四张雕花床,兄弟四个每人一张,床的木料是我南通平西老家爷爷给的,木匠、雕花匠、油漆匠等人工工资和杂支都是爸妈想办法凑的,在当时也是家庭特大的一笔开支,是筹划许久,平时节省下来的。我最小,木床是父母睡的,我跟哥哥们睡,没有木床前我困的是用长凳、木棍、芦苇壁帐搭成的铺,夏天总是补蚊子叮咬的睡不着,还用罩灯在里面把蚊子烫掉才行。有了床以后,床上都是有戗席的,再也不曾被蚊咬。戗席都是请篾匠用竹篾在做凉席时一起做的,是个复杂的技术活儿,还要好几个人工呢,当时匠人工资低,凭苦力积攒还是有支付能力。如果换成现在做,就做不起了。还好我们这里也不用再做了,篾匠也基本没有人往下传了。
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木床的少、有雕花板床的就更少了,条件特好的人家还有踏步床,雕的那种床檐、床梆特大而漂亮,再由油漆一漆,亮堂堂的,给房间增添了不少敞亮。有好床的肯定有戗席配套,戗席与木棚子床中档杆同高,它的主要作用是阻隔遮的蚊帐不与身体直接接触,还把床上的被子与蚊帐分别压实隔开,防止小孩子(大人)脚伸出帐外或贴紧蚊帐被蚊虫叮咬。
后来有了现代的高低床、席梦思,有了空调、纱门纱窗,不用蚊帐,再加上前后搬家、拆迁,戗席全当成烧锅草,一去不复还了。当时条件有限,不曾有实物和照片留存,特感遗憾。好在文友蔡老师家还存着嘞一对呢,终于一睹芳容。有人笑称,再等几年,蔡老师的这件家藏会变成文物了。
我们这里还有个传言,说人将死之时,无物可抓,无事可做,就抓摸床上的戗席,所以骂人做杲昃慢时,骂上了“你在摸戗席子…”,骂的有点狠毒。
现在文明程度高了,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可能基本上没有看到过或接触到过戗席,再也没有人骂这些毒话了。
那你是否记得你小时候睡过木床、雕花板床、踏步床的感受吗?那时的凉席多凉爽呀!
作者简介:吴国忠,1966年6月生,笔名,四儿、垒字匠、耕夫,高中毕业,南通市、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乡镇工作者。爱文学,爱摄影,偶有小作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平台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