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作品《番号镇海军(四)》
番号镇海军(四)
隐溪闲叟
南唐建朝之后始设泰州,【唐时的海陵监,原位于晋朝古宁海县县治之地西溪,靠永宁宫、海陵制置院较近(今泰兴古溪与海安雅周、营溪周边)。保大年间因海陵制置院废置,故迁至大唐如皋镇之地(如皋平园池周边),或如皋镇西邻近地(海安仁桥、营溪周边),置为新海陵监】。又另设如皋场为如皋县(今如皋城)。由此奠定如泰地区宋朝繁华的根基。这一时期通州城垣也基本建成,而静海姚氏多块墓志铭在解放后从南通、扬州与南京分别出土,又将五代时期通泰地区历史场景更加具象化。
天祚三年(即:昇元元年937年)八月已丑日,按道术仙经改东都旧第为崇德宫,知诰三子景遂为东都留守。升东都海陵为泰州,以褚仁规为刺史【928年,《资治通鉴》载任:海陵制置使,《南唐书》载任:海陵盐监使】。割盐城、泰兴、如皋、兴化县属焉。封已故子景迁为高平郡王。十月初五,徐温养子徐知诰在金陵篡吴称帝,以金陵为西都【南唐于现南京建都,升建康军,置江宁府】、广陵(今江都)为东都,改元昇元,改国号曰唐。约两年后,徐知诰改名为李昪(biàn)。十四日,静海姚存自西都金陵而回,在狼山留有石刻,按理其当为族长,此时其年事已高。此次之行,姚氏族子族孙皆被封爵升位。【姚存可能自领静海镇使。因姚氏一族与东海徐氏紧密姻亲被封爵,可以看出此时徐知诰地位未稳,还需拉拢人心】。姚承钧时年17岁,即被调往京师,奉制迁为“右军散十将、充左龙挞指挥副兵马使”。
参考:1971年南通市陈桥街道河口村曾出土一方墓志--“唐东海徐夫人墓志铭”。可探得徐夫人在南唐当朝过世,但不晚于保大年间姚彦洪过世之时。此墓为单穴墓,墓志记载其享年38岁,夫家“佐唐吴二朝”(注意:非吴唐二朝),结合《通州志》记载十年之后保大年间姚彦洪奔吴越,可初步探得,徐夫人的丈夫即姚存之孙姚彦洪。文中突出其夫(吴兴公)先祖居于苏州,可见静海留守水军姚氏曾因祖居之地归于吴越,而左右摇摆于吴越与南唐,导致其墓志未列生死年号这一核心内容。其墓盏顶题“东海徐夫人”主要是告诉后人其出身高贵,乃东海王徐温一族。约摸其曾祖徐容或祖父徐宗,与其族兄徐温一同出于行伍,成为杨行密麾下。而其父徐球仕吴,历官左押衙,知江阴镇县事(武官),黑云长剑两指挥都虞候(曾为杨吴的侍卫亲军),(职为:)㳂(同:沿)江游迹(同:击)使。
昇元二年(938年),拟迁杨氏于江南,5月改润州牙城为丹阳宫,逼杨溥迁而居之。另一说杨溥欲入道,乃营室于茅山。时马思让为丹阳宫使,以严兵守之【南唐书P20】。11月,因溥以香炉掷使者,俄而见害。于是李氏以泰州州门之右置永宁宫【当由牙城(海陵制置使驻地)改设,相当于仿从润州牙城改设丹阳宫】,迁其族以处,令刺史褚仁规从严把守。李昪因奉徐温为义父,徐氏子孙皆封王、公,女封郡、县主。
昇元三年(939年),康化节度使兼中书令杨珙‘称说’有病,罢官回到永宁宫。乙丑(二十四日),任用平卢节度使兼中书令杨琏(李昪四女儿永兴公主之夫,原杨溥子,前皇太子)为康化节度使;杨琏‘坚决推辞’,请求守完让皇(杨溥)的丧事,南唐主答应了他,不久于2月过世。8月封金吾大将军马仁裕为镇海军节度使留后【马仁裕为李昪亲吏,后为其乘龙快婿,在徐知训事件中有大功。留后,是指暂未得封的临时负责人暂时主持全面工作。笔者发现《资治通鉴》表述南唐镇海军节度使任罢,《南唐书》常载为浙西节度使或润州节度使】。
昇元四年(940年)秋8月,又以天威统军卢文进为镇海军节度使【南唐书P22】。十月13日,诏幸东都,留太子李璟(齐王,原名徐景通)监国。19日李昪至迎銮镇。23日至东都,入建元门,见景思情,涕流不已。27日接见高丽使者。十一月2日,宴群臣于崇德宫。听事于光庆殿。17日,东都诸殿再改新名,其中:文明殿改为干元殿。此年罢泰州刺史褚仁规为‘邑驾都部署’。按南唐徐铉《海陵登楼》:“海陵城里春正月,海畔朝阳照残雪……怀铅昼坐紫微宫,焚香夜直光明殿……”【可知,杨溥在东都当朝的宫殿,后期很可能移迁至古宁海城。此时迎銮镇替代海陵水军已成为新的水军基地。与金陵形成长江南北犄角之势】。
昇元五年(941年),二月,因陈觉之隙杀褚仁规【褚仁规属景遂一派还是归属徐氏派系,尚待考证,可以肯定的是对李昪主政有威胁】。后,废海陵制置院改并给永宁宫【此处原为牙城,是指所辖军队驻地。即东塘侧、大唐扬州大都督府江平屯。此处即在古晋宁海城。按古文献记载在泰州东南100里,临江而城。亦有文献载永宁宫前身即为杨行密时所建行宫】。年中,吴越王钱元瓘因府署着火,惊惧得病。同年八月二十四日,钱元瓘去世,时年五十五岁,庙号世宗,谥号文穆王。传位于钱弘佐。
参考:《乾隆如皋县志载》金卤亭:南唐徐复建,复治海陵盐政,检烹炼之亭曰:“金卤”。可知南唐时徐氏仍掌盐政。徐夫人所载其夫姚彦洪亦掌盐政,可知徐氏姚氏在南唐建朝之后执掌水军同时亦执掌盐政。与笔者盐政军政同设相符。而海陵盐监与如皋城亦步亦趋。笔者认为徐复应接任于褚仁规,海陵盐监改迁如皋镇后其亦当政。
昇元六年(942年)。因吴越国京城杭州失火加上国丧,李唐与吴越主动约和,交换俘虏,遂通好不绝。后李唐西都金陵大水,秦淮遇洪。东都广陵亦失火,焚数千家。
保大元年(943年),李昪卒,葬永陵【根据发掘而得的玉册记载,李昪实葬钦陵,与《资治通鉴》记载相异】。齐王李璟上位。既而陈觉被疏,12月,乃出齐丘镇海节度使。齐丘请归【齐丘曾于烈祖前赞景达,故李璟上位欲出齐丘】。既而,宰相张居咏罢镇海军节度使【从后文看,冯延巳接任,按常理此时镇海节度使驻地仍在润州】,因海陵制置院改并给永宁宫,故于海陵东境设静海制置院【《舆地纪胜》“南唐李璟嗣位,始补静海制置使”】
保大三年(945年),姚锷(919-945)过世,仅27岁。【从墓志仅载乙巳年不载年号看,姚锷极可能不事南唐。这也是南唐官员姚承钧墓志不载姚锷胞兄的原因】。而此年姚成钧再升军职为副兵马使。
保大四年(946年),拜吏部尚书徐连为镇海军节度使接冯延巳之任【南唐书P28】(居守润州),三月加封中书侍郎、平章事。
保大五年(947年),吴越国钱弘佐过世,享年20,钱弘倧即位,其年18岁。同年12月,吴越国因内衙统军使胡进思事件,钱弘倧传位钱弘俶。【这两年内因为姚氏审时度势,还是因姚氏祖地苏州在吴越之手,加上南唐主由徐姓改为李姓,显现出对徐氏的别见,而姚氏与徐氏又紧密联姻。此时成立不久的静海制置院当南归吴越,徐连也因此连累,故镇海军节度使更换为李金全】
保大六年(948年),南唐以镇海军节度使李金全为北面行营招抚使,救河中,师次沂州(今山东枣庄),冬11月退保海州。【从逻辑上推演,应使用水军在海州即今连云港登陆】
保大年间,李璟遣师姚彦洪【即李唐以李金全为帅征伐静海姚氏】,静海城陷以降。《舆地纪胜》<景物上>记载:“宝气,初李王遣师收姚彦洪,城陷,彦洪聚俗自焚,以金宝投井中,故老传有‘金擣石’。今风雨夜有光烛,天意其金宝气也”。【此次姚彦洪应未亡实降。同样徐夫人墓未载年号、未载丈夫姓名反载郡望在吴兴、苏州,也证明静海姚氏随着徐氏在南唐的失势,早已望归于吴越】
【参考:《清波杂志》<金宝牌>:天圣(约为1023年。校注为天禧元年,即1017年)初元,内出圣祖神化金宝牌,令景灵宫分于在京宫观寺院及外州名山圣迹之处。牌长三尺许,厚寸余,文十二,曰:“玉清昭应宫成,天尊万寿金宝”。背文五,曰:“永镇福地勑”。其周郭隐应虬龙花葩之状,精彩焕耀。封以绛囊,盛以漆匣。或云用王居正集金所制,凡不经兵革州郡,皆宝藏之。辉尝见于上饶天庆观,盖留龙虎山。可知金宝是一种道教神牌,通过显灵而护佑地方免兵燹的精神寄托】
保大八年(950年),李璟长子李弘冀任润宣两州大都督,镇京口,周宗【南唐后主李煜老丈人】任东都留守。
保大九年(951年),周帝(太祖郭威)即位。韩熙载上书李璟北征。“命李金全耀兵于淮上而止”【南唐书P32,估计也是水军为主要的攻击力量或军事保障方式】。事由:汉隐帝时,李守贞以河中反,乞兵于金陵。李金全与查文徽等出师沭阳。诸将锐于进取,李金全独以‘远不相及’,乃止。【南唐书P96】
保大十年(952年),将海陵境之如皋场置如皋县【这条信息对南唐如皋城址推证很重要。主要涉及三个地址,分别为:保大海陵监(唐如皋镇)、保大如皋县(如皋场)亦是开宝年间(974年)海陵监、如皋文庙。笔者认为有如下两种可能:一是分别在:今如皋城、东陈、今大成殿;二是分别在仁桥至平园池附近、如皋城、海安仁桥祖师庙附近。第一组推论的理由主要是应和北宋元丰年间如皋县为‘中下等’县之说。第二组推论的理由主要是通过《入唐记》推证锚定838年的如皋镇地点。】,始在县内(或监侧)建文庙,20年后如皋县治又再次改设为海陵盐监。
保大十二年(954年),姚承钧(920-954)于京师过世,享年35岁。按墓志记述:“府君娶徐氏,封东海县君,即曹王之次女也。”曹王是谁?【姚承钧17岁入京师,很可能由其曾叔祖姚存送其入赘,适配徐知谏次女。因知谏与烈祖知诰关系极好,姚承钧才得以殊荣以高等级墓志入葬。曹王最可能是由徐知诰对徐知谏的加封,但文献尚无依据。另从徐知询被封为东海郡主而徐夫人被封东海县君来推,曹王亦可能徐知诰登基后对徐知询的改封。还可能是镇海节度使徐连的封爵。曹王是谁尚待进一步考证】。
保大十三年(955年),11月,周师来伐,李璟召洪州宋齐丘还都,齐丘请征诸郡兵,屯于淮、泗。刘彦贞督兵以抗周师,江州皇甫晖帅师为援。柴荣命李重进以奇兵以要彦贞。彦贞出追李毂,被李重进与李毂夹击,死于阵。柴荣再遣钱俶攻常、宣二州,常州刺史赵仁泽被俘。南唐再命柴克宏救常州,大败越人,斩首千余级。
显德年间周世宗柴荣(921-959年)兴兵进攻南唐,经过三年战争,夺取淮南14州之地,饮马长江。李璟被迫求和,去皇帝号,自称国主。周显德三年(956年)吴越王遣上直都指挥使路彦铢攻宣州,罗晟帅战舰屯江阴。静海制置使姚彦洪帅兵民万人奔吴越。【姚彦洪因有李金全上次征伐之败。这次做得更彻底,连盐民一起奔赴吴越。】东都留守冯延鲁弃城,削发伪为僧,被周人执之。韩令坤入扬州,泰州城降,刺史方讷弃城逃遁。南唐闻讯周世宗柴荣下诏抚安杨氏子孙,遣园苑使尹廷范迁永宁宫让皇之族于润州,至京口时道路已乱,廷范虑有变,执杀子弟六十余人,惟载妇女渡江。元宗李璟佯怒,骂其小人,腰斩廷范,以慰其冤,诸女二十余人选士族嫁之。4月,南唐右卫将军陆孟俊帅兵万余赴泰州,周将韩令坤亦逃循。陆孟俊转师扬州之时,周世宗已遣殿前指挥使张永德兵援韩令坤,生擒陆孟俊。7月,南唐元帅景达赴寿州,其将朱元、李平、唐进又克复舒、蕲、泰三州。周师在扬、滁、和三州,因夏季大雨,诸将可用水军优势,皆请击之。宋齐丘观点是,击之怨深,不若纵之以为德。周师退集于寿州。后班师。柴荣留向训守扬州,后向训请弃扬州。至7月底,扬、滁、和、光四州复归于南唐。孙晟【《资治通鉴》载其为高骈女婿,那此时应高龄70以上。有疑】进拜司空,出使后周求和,但被周世宗柴荣所拒绝,并在周军班师时被带回汴京。他拒绝向后周透露南唐情报和招降寿州守将刘仁赡,始终坚守忠节,最终于当年十一月被处死。
显德四年(957年)正月,周世宗柴荣再次亲征淮南。12月,泰州无备,遣兵袭之拔泰州。
显德五年(958年)正月,南唐将张彦能死守楚州,周师破而屠城。随后东克海州(连云港),南破静海军。《旧五代史》载:2月15日,周世宗亲临扬州,2月21日至瓜洲。3月1日,周世宗临幸泰州,升泰州刺史荆罕儒为团练使,将永宁宫(宁海旧城,即原泰州牙城)残存的宫阙门改称为戟门,赐给鼓角和门戟安放在上面,以彰显武德。泰州自军事升团练州。同时下诏:“故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故升府节度使徐温【升是指昇州(今南京),时亦通过正朔认徐温为镇海节度使。因镇海军封于钱氏,后薛居正修史书又避以州治相称】,各给守冢户。”这是后周为位于扬泰某地的杨吴统治者杨行密、徐温的冢墓提供“给户”。【陵寝祠庙乃是一种象征皇权的政治性建筑,从逻辑上推演,杨行密、徐温应葬于泰州。徐知询所言徐知谏与徐知诰929年谋划召徐知询入都,很可能就是指让徐知询护送徐温归葬泰州】
【《泰州志》<城池>“南唐昇元元年升海陵为泰州,以褚仁规为刺史,筑罗城二十五里,濠广一丈二尺。周显德五年诏州刺史荆罕儒为团练使营州治,增子城于东北隅,更筑城。自子城西北至西东南至南合西南旧城周十里一十六步,皆甓,高子城一尺而厚。如之今城是也”。<新志刊谬军政>载“唐贞观淮南道置(军)府凡六,其在扬州境内者有四,曰邗江;曰方山;曰新林;曰江平,并注明新林在今泰州,又谓南唐时以荆罕儒为泰州团练使,治海陵”。《续资治通鉴》载“罕儒轻财好施,在泰州,有煮盐之利,岁入钜万,诏听十收其八,用犹不足”。笔者认为荆罕儒的团练使驻地在唐时海陵县,后为宋朝的州治,即承继于大唐扬府四镇之一的新林屯。而褚仁规驻地在泰兴,即承继于大唐扬府四镇之一的江平屯。两人建设的分别是州城与江滨牙城,并不在同一地点。只是此时江平屯故地,即古东塘侧原海陵制置使驻地,其屯兵功能已废,地亦属荆罕儒管辖。因部分杨吴王陵位于此处,所以南唐也可以临时驻屯。故才有后来荆罕儒于清风驿杀契丹主之舅离间南唐与契丹的事件】
从褚仁规任海陵制置使时间来看,恰好是徐温过世后不久。如果徐温葬于泰州,那监修徐温陵寝的必是褚仁规,修建王陵的经费来自于盐利及关税。杨溥、杨琏等其他杨吴王族的陵寝完工后不久,褚仁规亦被无故冤杀。综合后周“给户”,可知褚仁规于泰州监修王陵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很可能建于海陵制置院的相关区域,导致废海陵制置院原因。杨行密的兴陵以及杨吴其他王陵,到底在仪征、合肥、泰州,还是在泰兴亦或其邻近之地,尚留给后人揭晓。
3月6日周世宗复次扬州,3月10日至迎銮镇【南唐书P38】。当月,南唐遣阊门承旨刘永遇【《南唐书》载,遣陈觉奉表】,上表称唐国主,尽献江北之地。南唐仅乞海陵盐监,北周不许【可探得海陵盐监的收入,很可能是为镇海军军费所需,用于防范外海舰队的侵扰。后周不需要南唐进行海防,故自设静海军。后将海防之任交由吴越钱氏,故又将静海军改设为通州】。北周始通吴越之地。重新设建‘静海军’,寻升为通州,同时废除五镇,分其地为静海与海门二县。故自后周958年,江海交会之地始有南通州之称,同时将四川夔路通州改为达州以避重名。南唐元宗李璟于958年五月开始用后周年号,钱俶受令协助后周攻常州。《资治通鉴》载:“先是帝遣左谏议大夫长安尹日就等使吴越,语之曰:‘卿今去虽泛海,比还,淮南已平,当陆归耳。’〔〖胡三省注〗自静海军东南至江口,于狼山之西渡江登陵,抵福山镇,则苏州常熟县界,吴越之境也。〕已而果然”。【静海军此时为吴越钱氏代管,以为卢绛破海门伏笔】
显德六年(959年)契丹主派遣他的舅舅出使到南唐,泰州团练使荆罕儒招募刺客杀他。南唐人夜晚在清风驿宴请契丹使者,酒喝到酣畅时,使者起身出去解手,许久不回,前往探视,使者已失去了头颅。【唐人于清风驿宴客,被周将荆罕儒募刺客杀死使者。成功离间了南唐与契丹的关系。那清风驿在哪里?北宋的泰州有清风阁,传说与望海楼相邻。望海楼从徐铉的诗中可推证在永宁宫周边,那清风驿地点很可能就是后来泰州清风阁。此时南唐在江北还有飞地,亦或是因为此地有部分南唐重臣的陵寝之故】
建隆元年(960年)陈桥兵变,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年)登基。组建水军,习战舰于迎銮镇,唐主大恐,质子于北宋,随即把都城从金陵迁往洪州,升为南昌府,建南都。因南唐㳂江巡检卢绛募亡命习水战,屡破吴越兵于海门。唐主亦由南都回迁金陵。建隆二年(961年6月),李璟去世追复帝号,葬顺陵【南京市南郊祖堂山西南麓,靠钦陵】。次年留守建康的李煜继位,继续尊宋为正统,奉献岁贡,以保平安。建隆三年(962年)葬李璟于顺陵。乾德元年(963年),太祖诏李煜,令“扬州民迁江南者,还其故土。北宋遣还显德以来南唐将士”。唐主不从。故北宋称南唐后主为“违命侯”。乾德二年(964年)升迎銮镇为建安军,开始筑城。乾德五年(967年)降(改)泰州团练为‘泰州军’,后亦称‘海陵郡’。【<泰州新志刊谬军政>载:宋初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兵民之事皆总焉。扬州、真州、泰州、高邮军各有知军事一人。故有不少如皋名人北宋文献亦称其为海陵人。】
作者简介:周青,笔名:隐溪闲叟。如皋财政系统工作人员,喜研究历史文化,拾闲人生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