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作品《番号镇海军(五)》
番号镇海军(五)
隐溪闲叟
如果说荆罕儒开启泰州城的话,其时荆罕儒的上司李重进则终结了淮南节度使这一赫赫有名的蕃镇节号。李重进乃后周太祖郭威外甥,郭威乃柴荣姑父,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郭威杀其全家,郭威灭了后汉建立后周。郭威无子嗣故收柴荣为养子。郭威薨,柴荣承祚为后周世宗。柴荣薨,赵匡胤于建隆元年(960年)黄袍加身。九月李重进即于扬州举兵反赵。是年十一月,宋军攻破扬州,李重进走投无路,举家自焚而死。随之,‘淮南节度使’再未见于文献记载。按记载,淮南节度扬州府北宋朝军事职能分割成四块【<泰州新志刊谬军政>载:扬州、真州(建安军)、泰州(海陵军)、高邮军各有知军事一人】。由此可见淮南节度番号终于北宋建朝之初。而与其相伴而生的镇海军节度也于百年之后罢节。
《乾隆如皋县志》军政篇记载了唐建中二年(781年)第一任镇海军节度使韩滉对本地行使管辖【源引万历六年《通州志》:“滉阅师海门,循申浦而还”,这是南通海门的地名之称首见于史册】。又记载了宋治平二年(1065年)最后一任镇海军节度使富弼在海边治军留有‘郑公滩’这一名迹。可知镇海军始、终治军驻军以及布防主体在通州,其发展对通州、如皋地方历史演变是有深度影响。
开宝四年(971年),宋将潘美克广州,俘南汉国主刘鋹。李煜亦去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开宝五年(972年),沿江巡检林仁肇及其附将卢绛募亡命,习水战,屡破吴越兵于海门【屡,代表南唐与吴越曾于海门多次交战。按《通州志》所载建隆初,通州仍立静海、庄武、捍海、奉化诸军。按笔者所推:当为南唐置军所称。南唐攻取海门,是为了取得通州与海门盐场之利,以弥补海陵监北归之阙】,亦尝与后主李煜曰:“吴越,仇雠也,他日必为北朝犄角。臣请诈以宣、歙叛,陛下声言讨伐,臣且乞兵吴越。至则蹑而攻之,其国可取。败则言我叛逆”后主亦不用。后林仁肇被宋朝离间计所害。当年,南唐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庭。开宝六年(973年)8月,宋谕吴越伐江南。开宝七年(974年)9月,宋太祖遣曹彬、潘美、曹翰率兵十万出荆南。11月樊若水于采石矶作浮桥,长驱渡江,遂至金陵。海陵盐监再移治如皋县(当为现如皋城),置从盐场之便近也【笔者推:原海陵监(《入唐记》中如皋镇或(西)延海乡)置为西溪(仓)监(地址约在泰兴古溪与海安营溪一带,唐如皋镇之西),负责征收漕运及专品税费。主要参考:今泰州国税局收藏了一方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少府监铸就的“泰州西溪镇茶盐酒税务朱记”铜印(简称“税印”,下同),为北宋时期泰州地区茶、盐、酒税文化的研究,增添了一分重要的实物资料。税印近四方形,边长5.5、宽5.3、厚1.3厘米。印上带长方纽,纽高3、宽2.7厘米,底厚1.2、上厚0.9厘米。印面铸文3行,行4字,篆书“泰州西溪镇茶盐酒税务朱记”计12字。印背在纽的左边有“庆历七年”,右边有“少府监铸”各4字,为堑凿而成。从铜印的印文“泰州西溪镇茶盐酒税务朱记”,可以知道这方铜印是当年泰州西溪镇征收茶、盐、酒税的官印】。开宝八年(975年)2月,宋师拔金陵关城。3月吴越攻克常州。李煜任亲吏刘澄为镇海节度使留后【驻润州,《南唐书》亦称刘澄为润州刺史】。6月润州主动降于吴越。后洪州节度使朱令赟帅兵15万,自湖口来援金陵,以火攻宋军,却北风转向反焰,朱令赟被擒。后,金陵城陷。11月,图籍万卷皆被保仪黄氏所焚,当中钟繇、王羲之墨迹尤多。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正月,宋将曹彬俘江南主李煜还汴。宋太祖崩于万岁殿,宋太宗赵光义即位。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俶献吴越国13州1军86县地于宋,削吴越国号,被宋封为“淮海国王”。八年(983年)为“南汉国王”。端拱元年(988年)更封“邓王”。《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淳化五年(994年)十月乙巳(10月29日),改青州平卢军为镇海军【司马光作《周侍郎沆神道碑》所载:“蔡文忠公荐迁镇海军节度推官知渤海县”可印证】,杭州镇海军为宁海军【笔者认为镇海军与宁海军并不以地域进行建节,而是以高等级水军用于海防或牵制地方政权之用。而泰州东塘故地恢复军事功能,受宁海军节制。方有胡瑗诞生于宁海军之说,故文献解释胡瑗诞生于其父军职之处,而胡讷即任泰兴县令,当上同‘权知’,军、民时亦由县令统辖,故亦如周沆所职名“宁海军节度推官”。镇海军番号替代青州平卢军,是北宋为了巩固政权,方才实施军、政分设相互牵制】。太宗至道三年(997),设路、州、县三级,分全国为15路。天圣元年(1023年)因避讳,通州改名为崇州,十年后再行改回【注意:这并非《太平寰宇记》的记载,而是由后人补加】。而南通州作为海防水军重要基地存在则贯穿整个南北宋。【《乾隆如皋县志》源引《通州志》:熙宁年间,通州立护圣宣毅军。可知通州是常驻朝廷海防军队,很可能不隶属于地方州府管辖】
那至道年间到冶平年间,镇海军番号在取消之前又经历怎么样的自北南迁改设呢?显然文献中找不到记载。可以推想,随着北宋政权的进一步巩固,加上与辽国结以‘澶渊之盟’,北方军事海军设防任务减轻,而东南方向因为防倭需求,由此导致镇海军回设到扬州。网上有一篇《古丰轶事—郑公滩钩沉》(王继臻)摘录如下:
“嘉祐八年(1063)四月,英宗赵曙即位后,大宋的内政外交面临一系列的难题。其中尤以冗兵冗员过于庞大,积重难返,压得国家财政难以支撑;而一度困扰王朝的北方边患,以往用“岁币”卖得几年平安,近来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养兵用人、保证国家机器运转,开门就要用钱,度支省的官员都说:“朝廷实仰东南!”因此君臣私下均承认“淮盐最资国用”。治平二年,英宗加富弼为镇海军节度使,出判扬州(宋代府、州、军、监长官均由中央派朝官担任)。扬州时为江淮间的商业中心、节制淮盐产销的枢纽,地位十分重要。作为北宋中期的名臣,富弼前后历经三朝,两度拜相,为国奔波夙夜在公,历来君王都青眼有加。而他长期身居中枢,早就看到东南沿海承平已久,一旦有事将坏了国之根本。故此次衔命而来,当务之急就是要组建一支水军,近防海寇,远御外衅,确保盐区的治安不受干扰”。
王安石年谱(1065年/P697页)记载:“上书富弼,谢其助丧抚恤之德”。王安石文集卷七十六《上富相公书》:“近闻以旌纛出抚近镇,而尚以衰麻故,不得参问动止。卷卷之情,何可以胜。日月不处,即除丧矣,而继以疾病,又念之曲折造次,不足以自达,故旷日引久而阙然,不即叙感,实冀宽大仁明有以容而察之而已”。王安石曾作《将母》:“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有学者认为‘将母’原书为‘将毋’释为:“王安石行至邗沟,踌躇不前。也不知朝廷任用其何职,只是家还在白紵阴(今南京江宁区以西,位于马鞍山白紵山之阴)。月明之后就想起了家人。但当以社稷为重,南方的家与北方的事业只有兼以关注”。笔者认为《将母》亦名《十五》,此时为王安石归葬母亲后所作。可推其母亲归葬位置,约在古江宁县白紵山北。时镇海军统领沿江沿海水军(可知富弼虽知扬州,但其调遣的军队却不限于淮南),故其能在江宁以军队礼仪为王安石葬母助丧。】
富弼言:“唐代之衰,始疑将帅,遂以内臣监军,取败非一。今守忠为都钤辖。与监军何异?”。可以看出,英宗时期为了减少支出,扬州军政再次由权臣统领,富弼也一直反对袭唐朝监军制度,很可惜,富弼军政合一的政改方向,很快又被朝廷推翻。与唐朝不同是,内臣监军改为文臣监军,这一扬文抑武之策也为北宋灭亡埋下了种子。之后文献记载扬州地区军职均为‘淮南东路兵马钤辖’【《梦溪笔谈》五司厅,载:“都总管、副总管、钤辖、都监同签书,而皆受经略使节制”】,依次为:刘攽、章衡、苏轼、*、许份。南渡后记载的海军将领有岳飞、张荣、李宝。绍兴三十一年,李宝被封为靖海军节度使,以静海作为据点,纵横于连云港至浙江沿海。在海陵王完颜亮被刺杀后,李宝水军沿海乘势北征至山东,在胶东给予金朝海军致命一击。此战奠定了南宋海军的压倒性优势,为南宋政权安稳发挥极大作用。清朝甲午战争,大型舰艇以镇海舰封尾。镇海军、镇江军番号,如今成为浙江、江苏省城市名称,也算历史传承的重要文化符号吧。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不断冲破票房历史纪录,镇海军连载也行文完毕。忐忑的我问了热门的deepseek这样一个问题“镇海军节度使在中国历史是怎么样的演变与发展”。所得回答与‘番号镇海军’五篇连载中观点并无相悖。
台湾历史教授吕世浩在《学历史的大用》公开课中讲到:“学历史,是思辨、智慧的磨炼,不是背诵其内容”。
作者简介:周青,笔名:隐溪闲叟。如皋财政系统工作人员,喜研究历史文化,拾闲人生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