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问道钟山》 作者:曹桂明

陈蓓蓓1个月前 (03-18)散文随笔2489

问道钟山

作者:曹桂明

《问道钟山》中正刚健,如钟鼎立于庙堂。如此老辣苍劲的笔锋是隆相大和尚的手迹,被悬挂在展览大厅正中的位置,让倒春寒的“火炉”多了几分的禅意。栖霞高僧封笔多年,能为雅集题写展标,可见道友的佛缘非同一般。

前日应道友相邀夜宿汤山小镇,他是《问道钟山》的策展人,痴迷书画,兼纳北派南流。汤山是南京的“阳朔”,云集了以薛亮等为首的丹青高手。

金陵画派中的京剧脸谱,我时有观赏,以周京新的戏剧写意最为喜欢,以为兼具文人个性。七八年前,我们的学生作品在省妇女儿童中心展出,周先生弟子的描摩让我印象深刻。我以为这样的画风是文人画和农民画的参透,既有文人的幽默诙谐,又有农民的朴实温润和憨厚真诚。以笔为刀,捕捉戏剧灵魂,传递英豪精神。

盛恩军的《徽班晋京》给我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而赵钲的《祥瑞满庭》却像喜鹊登梅一样别开生面。他的趣味在一个“闹”字上,画面中既有群猴的“团伙作案”,又有“独当一面”的权衡取舍。

笔墨付诸激情,大家卸下冬袄,润笔献艺。彭城的徐总邀傅必荣书家一挥。傅老问询所想,捻管开笔《见贤思齐》,夫人铭印落款,夫唱妇随。傅老表达了“海纳百川,生意兴隆”的美好愿景。我却另有一番解释。我说傅老是阳春白雪,我是下里巴人,我看下面是“见钱(贝)心开”,众人一听,哈哈大笑。我道这是“其乐融融”,大家这才注意到,他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荣”字。

金陵来了姑苏客,大家问我单衣薄衫冷不冷?我说我是带着东风来的。刘小玲书家道,天太冷,东风有点儿慢。我说,我带的是“东风快递—-巡导一号”,春情萌动,日子会“越来越好”,正如您的作品一样。

晌午时分,天空放晴,总算没有辜负心中的美意。我们到南京理工大学的科技园就餐。这是沈同学母校的科技园,我请了游客为我打卡留念,我还记得她当年竞赛论文的答辩稿。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和策展人相磊先生作最后的辞行,我的辞行作品被南京电影制片厂的徐导收藏了,唯一的歉意是未能盖章,只能下次再补。诗文如下:

钟山问道过风雨,

汤山有泉人亦奇。

西行五百二十步,

东渡四千追禅意。

 

缘起栖霞,再接晚霞;

追梦东渡,星月东行。

千里金陵次日还,

大浪淘沙思鉴真。

来年横渡东瀛去,

花开见佛总关情。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992.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母亲

母亲

母  亲顾小宁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孩子对异性长辈的依恋往往高于同性长辈!”回首自己成长的岁月,我的外婆、母亲、姑姑们在我的成长印迹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尤其是母亲的影响最深!昨日在餐厅用餐时,餐厅音响里播放起了“……妈妈的吻...

收藏脚印的人

收藏脚印的人

收藏脚印的人低眉 “岁月的拐弯处/林子里/有鸟鸣自花叶间飘落/一只蓬松着羽毛的青春在行走/液体的思绪/在滴落”天呢这是我十八岁时候的笔迹,谢老师今天找出来发给我……世上怎么有这样好的老师……我早就忘记,年少的自己,是什么模样。那青...

竹园梦忆

竹园梦忆

       梦里总有一片竹园,是那样真实的存在着,醒了却不知所去。但我知道她是真实的,只是随着岁月的变迁,随着家乡的经济快速发展被“大浪淘沙”了。她陪我度过了清贫而快乐的童年时光。  &n...

80高堂爱上《悦读如皋》

80高堂爱上《悦读如皋》

80高堂爱上《悦读如皋》郭继锋写点闲散文字,记下眼中所看的、心中所想的、日常所做的,这是我的爱好。我的父母常成为我文字中大小不等的一些角色,读文字给父母听,让他们知道被我写进了文章,这又是我的一个喜好。十年前,5月份,农村做秧亩的季节,那时...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 | 山河岁月抵不过妈妈的味道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 | 山河岁月抵不过妈妈的味道

五月的暖风吹拂耳旁,母亲节来了却又走了,看着朋友圈一篇篇关于母亲节鲜花和祝福图文,心里顿生无限惶恐和疼痛。人至中年,远离故乡,眼前充盈着年迈母亲佝偻的背影,想着苍老的母亲正被岁月的手牵拉着,日渐离我远去,终究有一天永不能再回头,一幅幅“妈妈...

凉暄不变记

凉暄不变记

凉暄不变记龙檀石(岁在壬寅,孟夏之期,思卿切切,属文以记。)吾自渝州多辗转,一枕江南寸心安。千里湖山,万顷晴岚,皆横作小窗屏暖,且寄千千眷。巷陌花繁,水绘漪澜,既归向陈情漫谭,岂负万万年。惟属意贞专,凉暄不变。寰宇浩瀚,况味诸般。年华计短,...